【红区党、白区党】
【中央、地方博弈】
从地方官员的角度来说,大举发债,然后将经济业绩做得好看才是最佳博弈策略, 反正地方官员对地方责任感并不强。 在地方经济政策上,做得都是对自己有利的短期决策,而不是对地方有利的长期决策。
【全球化经济】
中国在全球化经济中充当奴隶工厂的角色。
【凯恩斯陷阱】
凯恩斯经济学:经济衰退时,大家惜钱如命,不愿投资消费,只想存款避险,就是通货紧缩。 所以政府要大胆防水,印钞发债,这样一方面可以让货币适度贬值,鼓励民众消费。另一方面可以 让这些钱去刺激经济,比如搞基建吸纳农民工 或 给企业放贷恢复产能并且带动就业。 人有收入了就有消费了,企业也可以去扩大产能,于是就形成了正向循环,经济的链条就像抹了油一样,又可以转动起来。 防水发的债,可以通过日后经济坚挺的税后收回来,一放一收,问题就解决了。
但是这个理论也有缺陷,发行国债和印钞放水就和毒品和多巴胺刺激一样,容易上瘾,此外,吸毒的快乐体验也是随着剂量的增大而不断递减的,发债所带来的经济促进作用会不断减小,这就叫做流动性陷阱,也叫做凯恩斯陷阱。
凯恩斯陷阱对于中国来说就是房地产陷阱,释放的流动性最后大头都进入了房地产。 陷入这种陷阱就会进入滞涨,因为货币并没有真正进入市场流通,没有催生市场价格,通胀并没有发生,居民没有理由去消费。 相反因为对未来毫无信心,还把手里的钱捏的更紧了,这就是释放流动性反而造成了负向作用了。 这样没有消费,产能反而过剩了,供大于求,产品价格不升反降,这就是通缩。 这个放水后没有拉升商品价格,造成一定通货膨胀,反而进入通缩的状态就叫做滞涨,就像是喝了很多水,但是肠道里的屎反而拉不出来了。
肥皂泡的爆炸虽会延迟,但终将以更不可测的方式爆掉,因为它在爆炸前它还在不断吹胀。 但是你不就国企和房地产也不行,房地产崩盘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成果归零,国企倒闭的二次下岗潮那肯定是比朱镕基时代的国企裁员要来得更猛更烈了,我党承受不起这样的代价,到时候的个人破产、底层互害就不是现在的频率了,估计城管大队都无法在城里维持住秩序了。
如果房地产和国企只能保住一个的话,无疑是国企,因为房地产已经是思路一条。需求端没人买,你供给端无论怎样辗转腾罗,都是一番一厢情愿的表演。
【导致恶性通胀的因素】
【中国经济前景预测】
政府超发了很多货币,无锚印钞,但是钱却没有进入市场增加流动性。
短期通缩,长期通胀。 短期通缩受政策影响,对外贸易企业大量出口货品挤压,原来的消费者不买了,潜在的消费者群变少, 现在只能降价去库存,所以短期内商品价格会降低。 企业全部倒闭后,产能下降,又进入供不应求的状态,商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
经济下行时期,银行也不敢让钱流入私营企业,因为这个钱可能是有去无回,贷款给地方政府和国企多放心,如果亏损了就继续将来印钱、发债来还,地方政府和国企是不能破产的。 对于个人也是一样的,政府会给体制内人员加工资,因为只有他们能促进流动性。体制外的六个亿月收入不足一千元的韭菜都不能算数的,量大但成色低,在他们身上铆足了劲输入也不会有什么输出。 今后政府在体制外的花费会越来越少,在体制内注入的流动性会越来越大。 给体制内发钱格外好使,中国国企层层堆叠,中央和地方政府星罗棋布,无论哪一个都能巧立名目花大钱,这些钱最后都会流入市场中的。 钱荒是不可能的,只怕到时候钱太多了。
【房地产】
中国房价上涨的逻辑:① 地方官员走马上任,对地方没有责任感,倾向于做短期决策,经济数据做得好看很重要,将来的事我不管,我升官是最要紧的事。并且法不责众,所有政府官员都玩这套,我做一个对将来负责任的官员是我吃亏。② 人性中贪婪的一面促进了投机行为,中国人尤甚,这与其他经济泡沫相同。
银行与地产高度绑定,中国人存量财富的七成都在房产中,银行一断贷,地产商就死给你看。 现在不贷,现在一起死,否则以后一起死,那肯定选以后一起死。
其实房企也是半个国企,地方财政收入的大头都来自于房地产,你给地产放贷,其实就相当于间接给地方政府放贷。 所以地产行业其实也是个政府垄断行业,只是外面披着名营企业的皮。
【地方债】
年份 | 地方债规模 |
---|---|
2019 | 4.3 万亿 |
2020 | 6.49 万亿 |
2021 | 7.48 万亿 |
2022 | 7.39 万亿 |
2023 | 9.3 万亿 |
2024 | 9.79 万亿 |
【一带一路】
为什么要有一带一路,就是因为你的生产力过剩,但是生产机器势能过大,不能让它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