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法

  • 矛盾律(the law of non-contradiction):一个事物不可能既是a,又不是a。
  • 同一律(the law of identity):一个事物就是它本身,而不可能是它以外的任何东西。
  • 排中律(the law of the excluded middle):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或者是a,或者是非a。
  • 因果律(the law of causality):世界上的任何事件可以被追溯到特定实体间的相互作用,各种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重复。

人是独一无二的理性动物:它运用理性来选取价值和伦理规则,通过行动来达成这些目的。人是行动者,他选取价值和目的,并选取它们实现的方式。

人的存在像所有其他创造物的存在一样,是“偶然”的,不是必然和永久性的。只有神的存在是必然和超越时间的。人的存在的偶然性是自然秩序不可变更的一部分,并且必须被认为如此。

范畴分析

范畴的希腊语原词是 kategoria (category),意为在法庭上针对某人的控告。亚里士多德把这个词拿来当谓词——针对某物你可以说的东西或你可以问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列出了十种范畴,在他看来,这已经穷尽了描述一件事物的所有可能性。这十种范畴是:

  • 实体,即是什么东西,如人、狗或树。
  • 数量,即有多少东西;
  • 性质,如颜色、质地、气味等;
  • 关系,即事物之间的关系,比如,孟弟,你比我臭,我比你高;
  • 地点,我们在毯子上;
  • 时间,就是今天;
  • 姿态,我坐在这里,你躺在我胸口;
  • 状态,这又是一个略微复杂的词,亚里士多德的意思是你处于做了某件事的情况下,亚里士多德举的例子是你穿着鞋子或是穿着盔甲,所以,孟弟穿着可爱的小外套;
  • 动作,即在做什么事情,我们在思考、在聊天;
  • 遭受,也就是行为的被动状态,有事情发生在了你身上,被人踹了,被人吼了。

认识论

亚里士多德觉得人类的知识主要来自于归纳(可以看作是归纳法的先驱)和推理,归纳起始于感官知觉。这些感官知觉叠加在一起,从而形成更多的一般陈述,也就是归纳法,即从注意到几个特例到陈述出一个普遍原理的方法。

归纳得到概括后,已经完成从具体到一般的步骤了,这个时候就可以运用逻辑推理对这个概括进行分析了,如果通过了,就得到了知识。

所以,知识等于观察,再加上逻辑。其目的是尽可能全面地理解事物,从而制定广泛的原理和法则。

亚里士多德认为,除了论证和归纳,我们还可以通过另外两种方法来获取知识,不过我们最好还是把这两种方法视为前两者的补充。一种是辩证法——意思是与知识渊博的人讨论当下的问题。

最后一种方法是置疑法(aporetic),主要应对现有理论中存在的问题。置疑就像是一个路标,指明我们现有知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矛盾,或是缺口。提醒我们此处需留意。

后两种方法是现代科学两个关键领域的前身。辩证法简单来说,就是同行评议的过程——科学领域就是这么操作的,科学家将实验结果或新理论发表出来,业内人士对此进行自由讨论。讨论的范围和形式越是广泛自由,真理就越有望浮出水面。而新理论的产生仅仅因为原本存在的理论开始没落的说法,便是在置疑,而置疑是当代针对科学哲学思考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