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悦往往预示着未来的痛苦,成功本身也蕴藏着失败的种子。
幸福并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是否能够为已经拥有的事物而感恩。 凡是建立在外物之上的喜悦,终将因外物的无常而崩塌。
当一个人因财富、声誉、成就而欣喜若狂时,他也在不知不觉中把命运的钥匙交给了他无法控制的事物。一旦这些事物发生变化,失落与痛苦就如影随形。
成功是如此:它表面上是荣耀,内里却可能是骄傲的温床,是对未来更大恐惧的引子。 因为你拥有的越多,你害怕失去的就越多。 而一旦你开始执着于结果,失败便随之而来——即使不是外在的失败,内在的焦虑与不安,也足以摧毁你的宁静。
所以 stoicism 倡导这样一种生活态度:
生活总是会趁你不注意的时候,给你带来惊喜或者惊吓。所以接受生活本来的样子,不要对它有太多指望。
很多时候困恼我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它的看法。
其实在我看来,宗教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你看待生活带上一层滤镜,这样原本庸俗、无聊、不堪忍受的生活就变得可以忍耐了,甚至还带有一丝喜悦。
又有什么是永恒的呢,曾经繁华的乌尔,曾经伟大的罗马,现在都已经湮没在了历史的潮流之中。就连宇宙本身,也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
很多人觉得校园爱情很美好,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过去式,你不用去面对真实的、庸俗的、无聊的生活。爱不能主宰一切,通常也不能持久。年轻的浪漫激情最终会渐渐褪去,只剩下得过且过的生活。 宇宙都在消亡,为什么爱情就要地久天长呢?
外在的一切 —— 财富、健康、地位、他人的看法——皆属 “不可控”,它们的来去不由我决定,因此也不应动摇我内心的宁静。
就连我们的哺乳脑本身,也是不可控的。它害怕痛苦、渴望愉悦、趋利避害、情绪化、易惊易怒 —— 这一切都源于千百万年的演化,与我们的意志无关。但这正是斯多葛哲学的起点,而非终点。
不要幻想改变自然本能,而是在这不可控的基础上追求内在的自治。 真正属于我们的,是对这些冲动的“回应方式”。
我们不是要变得没有情绪,而是要练习在情绪中保持理性。当愤怒升起,我们察觉它;当焦虑来临,我们接纳它;但我们不做它的奴隶。我们记得:我不是这些本能的反应,我是选择如何回应它们的那个理性的 “我”。
什么叫做孤独,孤独就是你自己静静地和你自己呆在一起。
人最重要的修行,不在于与他人共处的艺术,而在于能否在寂静中安住于自己的内心。
斯多葛的孤独不是放逐,而是一种 内在的归属感 —— 归于自然的法则,归于理性的秩序,归于那个无论命运如何,都屹立不动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