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一个【类混沌系统】:
❗很多聪明人、逻辑性强的人会倾向于“我先把内容打磨得极致”,然后再上线,期待凭内容质量自然获得传播。但现实中,「内容 ≠ 流量」:
这正是理性构建者们所不喜欢面对的事实:他们心中追求的,是一个层次分明、清晰优美的柏拉图世界;他们不喜欢混混沌沌、充满着不确定性的达尔文世界。理聪常常犯这几个错误:
但是, 在混沌系统之中,没有失败,只有反馈。你需要做到的是 「反馈 →调整→ 迭代」的循环,你无法预判哪一次内容会爆,但你可以设计一条长期被看见的轨道,让每一次发布都像是在混沌海洋中投下的波纹,终有一圈圈扩散开来。
聪明人往往追求「内容本身的价值」,但在注意力经济下,价值无法自动被看见,必须经过传播、放大、匹配:
内容价值决定你能走多远,流量机制决定你能不能起飞。
在混沌系统中,不能预测单次结果,但可以通过「长期结构性策略」提升期望收益:
如果你做一件事情,方向错了,无论在细节上进行多少弥补都没用。
举个例子:
聪明人也常常陷入这个误区: 低估方向判断的成本,高估微观优化的回报。只有你在正确的方向上,你进行不断迭代、细节调整才是有必要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不见成效”都意味着方向错了,方向正确 是 取得成果 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那么,第一个问题, 如何判断方向是否正确?
对于复杂系统(如流量生态、创业路径、经济博弈、生态演化等),我们无法用线性推理、简单因果来判断「方向是否正确」,但我们可以依靠一些近似 合理的判断工具和直觉框架:
用户行为反馈、系统杠杆能力、是否是开放系统、是否顺应趋势、是否有生态
趋势的判断标准是:是否在改变 底层结构。
底层结构 = 生态的运行方式、成本结构、价值流动路径、认知范式等最根本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