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action category examples:
行为学的课题是行为本身,而不是研究某种特定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行为还包含取舍,行为人却是在选择、决定,和企图达到一个目的的。对于两件不能兼而有之的事物,他取其一而舍其他。
不安逸、想象一个较满意的情况 以及 预料其行为可以消除不安逸。
Praxeology is a science of means, not a science of aims.
行为学不关注行为的一些最终目的,其发现对于所有的行为都适用,但是不关注这些行为目的是什么。它用“快乐”一词,就是形式意义上讲的。
在行为学的术语里面,“人的独特目的是在谋取快乐”这个命题,是个异词同义的反复语(tautological)。它对于“人所希望得到的快乐是来自什么情形”这个问题,没有提示任何的说明。
我们解释动物的动作,是假定动物只是受当时冲动的支配。我们假定这样的一些本能都是先天的,而且刻不容缓地要满足。
人究竟不是不能不屈服于冲动的动物。人能够抑制他的本能、情感、和冲动:他能够使他的行为合理化。他会放弃一个热烈冲动的满足而满足其他的一些愿望。
人之于禽兽,正在与他会有意于调整自己的行动。
由于人类的认知是受限的,有些现象,不能加以分析、不能追溯到其他现象。它们是【极据】(Ultimate Given)。
注释:“由于【人的行动】不能追溯它的原因,我们必须把它看作一个极据,而且必须把它当作极据来研究。”
对于极据之外的现象,有各种形而上的争辩,这些争辩是永无止境的。我们现有的知识还不能够提供一个方法来解决这些争辩,使得每一个人都满意。
在“答案”到来之前,我们不得不老老实实地遵循方法论的二元论。人的行为是引起变动的动力之一,它是宇宙活动和变动中的一个元素,所以它是科学观察应有的一个对象。由于不能追溯到它的原因(至少现在如此),我们必须把它当作极据来讨论和研究。
人的行为必然总是理性(rational)。所以“理性行为”这个名词是挂赘词,我们必须拒绝使用它。理性和非理性的这两个形容词,如果用在行为的最后目的,那是不妥当而且无意义的。行为的最后目的总是行为人某些愿望的满足。既然谁也不能够以他自己的价値判断来代替行为人的价値判断,那么,对别人的目的和意志下判断,这是白费的。
合理的与不合理的这两个形容词,当用来形容手段的时候,那就含有判断的意思,关于所采的程序是否方便与适当的判断。批评者赞成或不赞成某一方法,是看这个方法是不是最适于达到所要达到的目的。
人的理智不是没有错的,人常常在选择方法和应用方法的时候犯错误,这是个事实。不适于目的的行为,是达不到愿望的。这种行为与目的相违,但它是合理的,也即,理智(尽管是错误的)考虑的结果,而且是企图(尽管是无效的)达成一个明确的目的。
行为学和经济学的教义对于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效的,不管它的动机、原因、和目的是什么。最后的价値判断和最后的行为目的,对于种类的科学研究,都是既定的,不受进一歩的分析。行为学只处理为达成那些最后目的而选择的手段和方法。它的研究对象是手段,不是目的。
我们说到行为科学的主观论,是在这个意义下说的。行为科学把行为人所选择的一些最后目的当作基料(data)看,它对于它们完全中立而不加任何价値判断。它所持的唯一标准,是看那些被选择的手段是否适于达成所要达成的目的。
因果关系和不完全的归纳法,在哲学方面、认识论方面、和形而上学方面所引起的一些问题,超出了人的行为学范围以外。我们只要证实这个事实:人要行为,必须知道一些有关事情的因果关系。他为达成所追求的目的而行为,其可达成的程度,取决于他封其中的因果关系知道到什么程度。
机械论的世界观也是一种玄学的迷信,因为它只承认机械的因果关系,因为它把任何高于人类认知的东西都归结于机械的因果关系。
物理学家不应当去研求最后原因,因为构成物理学论题的一切事物不可解释为人的行为的结果。反之,行为学家不应当无视行为人意志的作用:行为人的意志是既定的事实。
实用主义(empiricism)、动作主义(behaviorism)、和实证论(positivism)对于任何种类的灵魂学说都是反对的:尽管如此,它们对于我们的问题完全无益。
我们所要处理的问题是:如果我们不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意义和目的,我们是否可能在心智上把握着人的行为。
关于目的和意义的探究,永远无法得到最终结果。但是对于人的行动是出于某些目的这件事,任何诡辩都不能否认这个事实。
人要理解现实,只有两种原理可以使用:目的论(teleology)的原理和因果关系(causality)。凡是不能纳入这两个元范之一的东西,就为人心所绝对无法理解。
我们只需要追溯到某个极据即可,无需刨根问底,因为没有意义。
我们观察到两件事情:第一、一个生物生来就会有规律地对于一个刺激起反应;第二、这种动作的效果就是加强或维持这个生物的生活力。如果我们能够把这样的动作解释为产生于有目的的意图,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行为,而以行为学目的论的方法来研究它。但是,我们在这类动作的背后看不出有意志作用的迹象,我们只好假定一个未知的因素——我们把它叫做本能——在发生作用。
对于动物的本能动作加以观察,会叫我们大为惊奇,而且会引起一些无人可以圆满解答的问题。可是,动物甚至植物,会以“准故意的”方式来反应。这个事实的神秘,与人会思想、会行为的神秘,是一样的,也与无机的宇宙中物理学所描述的那些功能反应的神秘,以及有机的宇宙中生物过程所显现的神秘,没有不同。这些都是同一意义的神秘,在这个意义下,神秘就是一个极据,为我们的心所不能进一歩分析或解释的。
行为学和历史都是人心的显现,因此它们都受限于人类的心智能力。关于绝对的和客观的心灵的意向,关于在事物的趋势中和历史的演化中固有的客观意义,以及关于上帝或自然或世界精神(weltgeist)或天数(manifest destiny)在宇宙和人事的统制中所想实现的东西,行为学和历史并不假装知道什么。它们与所谓历史哲学没有相同的地方。它们不像黑格尔(Hegel)、孔德(Comet)、马克斯(Marx)以及其他一些作家的著作那样,自以为是启示生命和历史的“眞正的、客观的和绝对的”意义。
行为学(praxeology)和历史
关于人的行为的一切经验资料的搜集与有系统的安排。它研究人在无限复杂与变化的环境中所做的一切努力,以及含有偶然的、特殊的和个别的意义的一切个人行为。
它检讨对于行为人发生指导作用的那些观念以及行为所引起的后果,包含人活动的各方面。
历史不能告诉我们对于所有人行为都有效的东西,不能鉴往知来。研究历史可以让人更明智,但历史本身并不提供可以用在实际事务上的任何知识和技能。
人的行为不能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历史提供的经验也不能被我们当作经过了隔离试验的“事实”。
历史经验所传达的消息不能当作理论构建的材料,也不能作为预测将来的根据。每个历史经验都会有种种解释,而且事实上是以各种不同的方法去解释它。
行为学是一门理论和系统的科学,而不是历史学。
它的研究范围范围就是人的行为本身,至于与实际行为有关的一切环境(经常的、偶然的、个别的),一概不管。
行为学的知识是纯形式的、一般的,不涉及实质的内容和个别的情况。它所研求的知识,是要在其情况完全符合它的假设和推理的所有场合都可适用的。
人心的逻辑结构(the structure of human mind)是人生来就有的,现在有,将来也会有。这种逻辑结构决定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些普遍性。
比如对于一些基本的逻辑命题(像law of noncontracdiction这种),人类自然地可以理解并认同这些概念。人类本能地想去构建因果关系(causality),我们的行为不是无目的的(teleology)。人类无法构想一个没有因果关系和行为意志的世界。
人类是有限制的,对于超出这些限制的问题,在行为学中,是没有意义的。比如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是否存在?人类看到的东西究竟是不是事物的本身?这种超出人类认知的元问题,我们不加讨论。
因为人的知识受限于人心的结构,如果我们要研究人的行为的话,那么我们不会研究超出人心结构的东西,我们研究人心固有的行为元范,它是人心对外在世界的投影。行为学所有的定理只指涉这些行为元范,也只有在这些行为元范的运行轨道内才有效。
这个术语暗示了一种方法论,它承认某些先验(先于经验)原则或类别(principles and categories)的存在,这些原则或类别指导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论的先验主义意味着在我们研究现象的方法中承认某些固有的、普遍的原则。
先验推理(aprioristic reasoning)纯粹是概念的和演绎的(基于一些先验的结论,进行演绎得到一些其他同义结论)。它只能提出一些同义反复语和分析的判断,而别无作用。它所有的含义都是逻辑地从其前提导出,原已蕴涵在那些前提里面。
在这里,米塞斯认为先验推理只能揭示“知识”,不是扩大知识。先验推理是不完备的,无法完全达到“真实”。
行为学是基于一些先验的命题,而自然科学需要依赖经验。
在人类获得新的经验时,自然科学中的一些假设被完全抛弃。在经济学史当中,没有出现这种问题。凡是人的行为领域所呈现的现象,都是复杂现象。可以用各种学说来解释,但是这个解释是否叫人满意,就要靠那些基于先验推理而成立的相关学说的鉴定。
在人类历史的领域有一个限制,是由人的行为学所提供的,这个限制类似那些试验过的理论对于自然科学者所加的限制。
自然科学者不可以解释个别的物理、化学或生理现象,行为学的一些陈述和命题不是来自于经验,它们是先验的。它们像逻辑和数学的陈述命题一样,是演绎的。它们不靠经验和事实的证明,也不受它们的反驳。
这些陈述和命题,从逻辑和时间上说,都是先于历史事实的任何理解。它们是了解历史事象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它们,我们就不能在事象的趋势中了解任何事物,只是看到千万变化的一团混乱。
要通过行为学去思考历史,而不是通过历史来推演人的行为学,不能本末倒置。从这个角度说,历史不能教给我们任何通则、原则和准则,历史只是验证行为学的工具。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一切行为都是由一些个人作出来的。一个集体之有所作为,总是经由一个人或多个人作些有关于这个集体的行为而表现出来的。一个行为的性质,决定于行为的个人和受此行为影响的多个人对于这一行为所赋与的意义。某一行为之为个人行为,另一行为之为国的行为或市的行为,是靠这个意义来识别的。
凡是想从集体来着手研究个人行为的人们,都要碰到一个不可克服的障碍。那就是,事实上每个人同时会属于而且(除最原始部落的份予)确属于几个不同的集体。由于同时并有的社会团体的众多,和它们之间的利害冲突而引起的一些问题,只有方法上的个人主义,才能解决。
心理学想把“我”拿来分解,并且想把“我”说成一个幻觉,这些努力是白费的。行为学里面的“我”决无疑问。不管是什么人,也不管他会变成什么人,只要他有选择,有行动,他就是一个“我”。
选择行为总是在当前几种不同的情况中作一决定。人,决不会在善与恶之间选择,他只在我们基于一个适用的观点而名之曰善的或恶的两种行为方式之间,加以选择而已。
每一个行为,严格地被它的一些直接后果所限。如果我们想达到正确的结论,最要紧的是注意这些限制。
人生是由一个一个单独的行为不断地连续起来。但是,各个行为决不是孤立的。多个行为链接起来成为一个较高层次的行为,以之达成一个较远的目标。每个行为都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一个远大行为当中的部份行为,是在完成那个远大行为所预期的目标之一部份。另一方面,就它自己这部份所要完成的行为来讲,它本身就是全部,而非部份。
遗传和环境为行为人提供目的和手段,他不单是作为一个抽象观念的人而生活,而是作为某个群体中的一员而生活。他不创造自己的思想标准, 而是从别人方面借来的。他的意理是他的环境所教的。只有极少数人可以成为创造者。
平凡人不会思考大问题,关于大问题他只信赖他人的权威,他像羊群中的一只羊。正是这样心智上的惰性让他成为一个平凡的人,但是平凡人 也是要做选择的。他选择了传统的模式或别人所用的模式,因为他坚信这样符合自己的福利。
他也会改变自己的意理,并因此改变行为方式,如果他深信这样做会更加有益于自己的时候。
一个人的日常行为,大部份是些简单的惯行。他做这些事情,用不着特别注意。他之这样做,是因为他从小就被训练得如此,因为别人也同样地做,因为这样做是他生活环境的习俗。他养成了这些习惯,他会自动地反应。但是,他之耽于这些习惯,只是因为他喜欢这些习惯的效果。
这种“不涉及价値”(Wertfreiheit)的主张,在演铎的科学——逻辑、数学、和行为学与实验的自然科学的领域里,容易实现。从论理上讲,在“科学的、无偏见的论述”与“迷信,成见和情感所歪曲的论述”之间划一明确的界线,并不困难。可是在历史的论述中要遵守价値中立这个规律,却困难得多。
历史不是一件心智的复制品,而是把过去做一凝缩的概念化。历史家并不是让过去的事件自然明白,而是按照他已有的理念来安排这些事件。
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混沌系统,一些复杂现象既不能证明、也不能反证任何理由,因此不能用来作为反对任何理论的理由。
基于这些现象,试图去找某些反例去证伪经济理论是没有意义的。
经济理论(经济学)提供了一个框架,用于分析一些分散的资料和数据。
人的行为科学,是要对人的行为之意义和关联求理解。为这个目的,认识论上有两个不同的程序:概念化与了解。概念化(conception)是行为学的心智工具;理解(understandiung)是历史所独有的心智工具。
历史无法成为科学,因为历史的了解是凭历史学家主观的价值判断。
经济学是牵扯到人的系统,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事物每每有不同的评价,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于同一事物的评价也每每发生变动。所以在经济学领域没有不变的关系,因而没有衡量的可能。
行为的目的必然是在将来,因而是在不确定下的情事,所以行为总是投机。
一切历史事件,尽管都是独特的、不可重演的,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都是人的行为。历史是把它们当作人的行为来了解;历史利用行为学的知识这一工具来想像它们的意义,同时也由观察它们的个别性和独特性,来了解它们的意义。値得写成历史的,总是一些有关的人所赋与的意义:他们对于他们所想变动的那些事情赋与的意义,他们对于他们自己的行动赋与的意义,以及他们对于他们的行动所引起的后果赋与的意义。
科学的目的是要知道眞实。科学不是精神锻鍊或逻辑的游戏。所以行为学的研究限之于在现实界的那些条件和前提下的行为。它虽也研究在未实现或不能实现的条件下之行为,但这种研究只是从两个观点出发。
首先,它研究那些在现在和过去虽不是实在的,而将来可能成为实际(real)的事象。其次,为着充份了解在现实界的事态如何发展,如果有必要去研究未实现的和不能实现的条件时,也就作这样的研究。
在哲学家已经丢掉了“绝对”(the absolute)这个概念以后,乌托邦的改革家们又把它捡起来。他们编织一些至善至美的梦境。他们不了解国邦这个强迫和镇压性的社会建构,是为对付人性的缺陷而存在的,因而他们也不了解,国邦的基本功用是为保护大多数人免于少数人某些行为的伤害而惩罚那少数人。如果人都是“完善”的,那就用不着任何强迫和鎭压。但是,乌托邦的改革家们没有注意到人性及人生的一些不可变的条件。
十九世纪中叶,经济学家已完全摧毁社会主义者的幻想。只有一个途径可以把社会主义者从这条死巷子中救出来,他们攻击逻辑和理知,而用神秘的直观代替推理。
他说,人心的逻辑结构随社会阶级的不同,绝没有一种普遍有效的逻辑这么回事。
这里也无须质问马克斯,如果一个无产阶级者成功地升到资产阶级,那么,他将在什么时候,以及如何把他的无产阶级的心变成资产阶级的心。这里也无须要求种族主义者来说明,如果某些人不属于纯粹的种族,而是杂种的混血儿,他们的逻辑将是怎样。关于这些方面,有更多的严肃的问难可提出。
行为学完全知道:人的行为的最后目标,不容以任何绝对标准来检讨。最后的目标是些极据(ultimately given),纯粹是主观的,各人不同,而且在同一个人的一生中,也随时期的不同而有变动。行为学和经济学只研讨行为人为达成他所选的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它们对于像“奢侈放纵与克苦节俭究竟是哪一种行为好呢”这一类的问题,不表示任何意见。它们只研讨行为人所采的手段,是否适于达成他们所要达成的目标。
经济学处理实实在在的人、脆弱而会犯错的人,并不处理只有像神那样的全知而完善的理想中的存在。
事物(东西)处于外在世界,通过人的心灵和心灵所衍生的人的行为之运作,成为手段,手段不在既定的宇宙中。
A means is what serves to the attainment of any end, goal, or aim. Means are not in the given universe; in this universe there exist only things. A thing becomes a means when human reason plans to employ it for the attainment of some end and human action really employs it for this purpose.
科学的技术学和治疗学的任务,是在探究它们各自部门的错误。经济学的任务是在揭发社会行为部门的错误学说。
如果人们不遵从科学的忠告,而固执他们错误的偏见,那么这些谬见是实在的,必须就其实在来处理。经济学家认为,外汇管制不适于达到采行此政策的人们所想达到的目的。可是,如果舆论不放弃它的误想,而政府终于采用了外汇管制,则事态的发展就如此决定了。
手段必然是有限的,也即相对于人们想利用它们的用处而言,它们是稀少的。否则就不会有关于手段的任何行为。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方,也就没有任何行为。
Praxeology only focus on the means rather than the ends. The means is finite and ends is infinite. So it’s a vain to research on the ends.
在习惯上:
我们将目的(ends)叫做最终财货(the ultimate goods),把手段(means)叫做财货(goods)。
财货(goods)又被分为经济财(economic goods)和自由财(free goods),经济财又被分为消费财(consumer goods or goods in first order,也叫做第一次财货)和生产财(producer’s goods or factors of production or goods of a remoter or higher order,生产要素或较高级财货)。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无须经济使用的东西,它们叫做自由财。
可以直接满足人的欲望而无须其他经济财的合作者,叫做消费财或第一级的财货。
手段,在其与其他财货合作时,始能间接满足欲望,这叫做生产财或生产要素,或者叫做较远级的或较高级的财货。
比如食物、衣服、电子产品等叫做消费财,生产的原材料或者生产机器这种叫做生产财,空气、阳光和海水等被看作自由财。
An economic good does not necessarily have to be embodied in a tangible thing. Nonmaterial economic goods are called services.
经济财货不一定是一种具体的东西。非物质的经济财就叫做“劳务”。
这个价値等级或欲望等级只是在行为的实现中表现出来。离开了各个人的实际行为,就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値等级或欲望等级。关于这种等级的知识,其唯一的来源是对于人的行为之观察。每一种行为总是完全符合价値等级或欲望等级的,因为这些等级不过是解释人的行为的一个工具而已。
尽管有许多是相反的说法,绝大多数的人总是以物质生活的改善为第一目的。他们需求更多、更好的食物、更好的住屋和衣着,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舒适。
Action is an attempt to substitute a more satisfactory state of affairs for a less satisfactory one.
尝试获取更好境况的尝试
We call such a willfully induced alteration an exchange.
这样的意愿叫做交换
不大喜欢的情况交换较喜欢的情况。放弃前者取得后者。前者之被放弃,是为取得后者所付的代价。所付的代价也叫做成本(cost)。成本等于附着在那份必须放弃的满足値上。
代价的价値(所付的成本)与达成的目的的价値,其间的差叫做利得(gain)、或利润(profit)、或净收益(net yield)。利润,在这个原始的意义下是纯主观的,它是行为人的幸福之增加,它是既不能量也不能衡的一个心理现象。不愉快的感觉有时消除得较多,有时消除得较少:但是,一个满足超过另一个满足究竟超过多少,那只有凭感觉,没有客观的方法来判定,价値判断无关乎计量,它只是程度的排列、分等级。它只能以序数,不能以基数来表示。
说到价値的计算,等于白说。计算,只有利用基数(cardinal number)才可能。两种事态的评价,其间之差异完全是心理的、个人的。它不能投射到外界。它只能由当事人感觉到,不能传递给别人。它是心理方面的一种强度。
行为也常常达不到目的。如果行为的结果,虽然不及所希求的目的,但比事前的情况较佳,那么,这还是有利(profit),尽管不及所希望的利。但是,行为的结果,有时也会比行为所要变更的情况更坏。这时,对于结果的评値与所已支付的成本的评値,两者之间的差就叫做损失。
行为学体系是先验和推理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与逻辑体系有类似之处,它们都是超越时间的。
变”是它的诸元素之一。“较快”和“较缓”,“原因”和“结果”这些概念,是它的构成份。原先与后果是行为学推理的基本概念。事情的结局之不可改变,也是它的基本概念。
行为总是趋向将来的:它本质上必然是为一个较好的将来而计划、而行为。它的目的在于,使将来的一些情况比没有行为的干预而形成的情况更好些。
无论如何,行为只能影响将来,决不影响现在,现在只是无限小的一刹那,一下子就沉没在过去。一个人当他计划把一个较不满意的现状,变到较满意的将来情况的时候,就察觉到时间。
作为绵延的现在,是给行为提供的那些条件和机会的连续。
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他必须像对待其他有限资源一样对待它。
时间总是有限的,经济财对于个人来说虽然可能是无限的。
价值判断不是不变的,可能随着时间变化。
逻辑的一贯概念 —— 没有矛盾,行为学的一贯概念 —— 关注于某些不变的原则
constancy and rationality
Only in one respect can acting be constant: in preferring the more valuable to the less valuable.
比如股市投机者会根据市况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并适应自己对价格的判断。
行为学不断言人的行为是否是自由的,我们只是证实如下事实:我们不知道如何用自然科学的一些方法来解答 “为什么人要这样行为,而不是那样行为” 这个问题。
是否存在真的不确定是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这里不做深入讨论。行为学 断定 无法用自然科学的内容对人的行为做出精准预测,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可以放弃对行为预测的尝试,这也确定了行为学研究的边界。
每一个行为都涉及一个未知的未来,行为人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行为总是存在冒险。
庞德提倡将社会科学建立在类似于物理学的定律和数学模型之上。然而,密尔对这一观点持批评态度的原因有几个:
有些数据或知识只能从整体把握,对于个体是无法推定的。
保险业中的概率适用于整体,而赌博适用于个体。
属于,保险业处理全体的动态。
Case probability means: We know, with regard to a particular event, some of the factors which determine its outcome; but there are other determining factors about which we know nothing.
个案或然率的意思是:关于某件事情,我们知道其结果的某些决定因素,但是其他决定因素我们不知道。
Case probability has nothing in common with class probability but the incompleteness of our knowledge. In every other regard the two are entirely different.
为什么类的或然率对于数的估值开放?
为什么对于案由或然率的问题,理解是重要的?
打赌(bet):仅凭自己对于事物的了解程度,对结果进行预测,与另以外一个人赌一个东西。
赌博(Gambling):凭借自己对于事物的全面了解,对结果进行预测,而与另一个人赌钱或其他东西。
既可以是行动,也可以是目的。
竞技的特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团体的敌对。在一个分工社会中的商业行为,是要和这个社会的份子合作的。一旦他们之间彼此敌对,这个社会就会趋向于解体。
竞争者的目的是要在合作的制度里面有卓越优异的成就。竞争的功用是使社会的每一份子能够为全社会或社会所有其他份子提供最好的服务。竞争是为各行各业挑选干才的方法。凡是有社会合作的地方,必定有各种不同的选择。只有在独裁者指派各人的各种工作,而那些被指派工作的人们并非凭自己的才德和利益来帮助这个独裁者的地方,才没有竞争。
可以帮助人们预测行为方式的结果,但是这样的预测不会涉及到量的方面。
对于经济问题作量的研究,其基本缺点在于忽视了这个事实:在所谓经济计量之间,没有固定的关系。对于各种货物的评价以及它们之间交换率的形成,既非一成不变的,也非连续不断的。每个新的事实都会使整个价格结构重新调整。了解,可以接近未来情况的预测这个问题,因为了解是靠试图把握有关的人们内心中所想的是什么。我们可以说,这个方法是不能叫人满意的,实证论者也会轻蔑它。但是这样任意的判断,不应该、也不会掩蔽这个事实:了解是处理未来情况之不确定的唯一可能的方法。
行为分类,也分级:最初,只知道序数(ordinal numbers),而不知道基数(cardinal numbers)。但是,行为人必须调整其行为以求适应的这个外在世界,是一个属于量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原因与结果之间有量的关系存在。
边际效用法则蕴含在人的行为中。
人,对于非常不同的满足状态以及得到这些满足的手段,加以评値的时候,总是把所有的事物安排在“一个”等级表,而且在这些事物里面,只看出它们对于他自己的满足的相关联。从食物得到的满足,与从艺术品的欣赏后得到满足,在行为人的判断中,是一个较迫切的或较不迫切的需要;评値与行为把它们摆在一个等级表,这个等级表现出较强烈和较不强烈的需求。对于行为人而言,他所评値的,只是这些事物与他自己的福利相关联的程度,而不涉及其他。
使得不适感消除的因素(causal relevance for the removal of felt uneasiness)
客观意义的使用价值(use value in the objective sense),是指一物与它能使发生的效果之间的关系(the relation between a thing and the effect it has the capacity to bring about)。例如,人们说到煤的“热力”的时候,所指的就是客观的使用价値。主观的使用价值往往与真正的客观使用价值无关。有些事物之有主观的使用价值,是因为人们误信它们有发生他所想望的效果的能力。相反地,有些事物确能发生所想望的效果,但人们不认为它们有使用价値,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事实。
孟格尔(Carl Menger)、杰逢斯(William Stanly Jevons)和瓦拉斯(Leon Walras)提出了现代价值论。
人做决策只是在两个不能兼而有之的满足之间做选择,他不会像历史哲学家或伦理学家著书立说时那样下结论。
在做选择时,是有很多条件限制的,是在实际情况下。
边际效用法则不是指的客观使用价値,而是指的主观使用价値。它不涉及某些东西引起一定效果的物理的或化学的性能,而只涉及那些东西与一个人自己所认为的福利的相关性。它不涉及某些东西的价値,而只涉及一个人认为从这些东西上面可得到的服务。
行为并不衡量效用或价値:它只在不可兼得的事物之间作选择。没有什么总效用或总价値(total utility or total value)这样的抽象问题。
例如一位孤立的人,有七条牛和七匹马,他对一匹马的估値可能高于对一条牛的估値,因而当他必须选择其一的时候,他宁可放弃一条牛而不放弃一匹马。但在同时同一个人,如果他必须在马的全部存量和牛的全部存量之间作一选择,他也许愿意保有那些牛而放弃那些马。
总效用与总价値这种概念,如果不是用在人们必须在几种总存量之间选择其一的场合,是没有意义的。金的本身与铁的本身究竟那个更有用、更有价値这个问题的提出,只有在一种场合是合理的,即:人类或孤立的那部份人类,必须在“所有的”金与“所有的”铁之间来选择其一的场合。
欲望种类”这个概念完全是多余的。对于行为毫无意义。因而对于价値论也毫无意义。而且它还容易引起错误和混淆。概念与类别是心智的工具;它们只在利用它们的那些理论脉络中才具有意义。为着确认这样的分类对于价値毫无用处,而又把不同的欲望安排于“欲望种类”,这是荒谬的。
各人对于事物的估値,千差百异,彼此之间除用武断的方法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方法可作比较。
他不了解在这个问题上面我们所能够讲的只是:随着所得增加,每个新增额是用来满足较所得增加前已经满足的最不迫切的欲望更不迫切的欲望。他不了解在估値、选择、和行为中决没有什么可衡量、可相等的,只有等级之差,也即取和舍。
像这种配方以及因果关系的知识,它的生产力是用之不竭的,在生产过程中这种知识的性能不会有任何损耗,所以它不是经济财。
行为人绝不会要在已知处方的使用价值和其他有用的东西之间加以选择。
报酬律(the law of returns)是这样讲的:就较高级经济财(生产财)的组合而言,有一最适的境况。如果我们违离这个最适的境况,只将要素之一增加,其结果或者是产出量根本不增加,或者是不和那个要素同比率地增加。这个法则,如上所述,隐含在这个事实中:任何经济财所引起的后果在量的方面的确定,是它之所以为经济财的必要条件。
报酬律(通常叫做报酬递减律)教给我们的,也只是这样的一个最适的组合。还有一些其他问题是报酬律所未解答的,那只能凭经验来解决。
帮助各个行业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率。
把人生的生理功能和表现当作手段来雇用,就叫做劳动。至于人的潜能与生命过程的开展而非用以达成外在的目的,只是本人生理上的活动,那就不是劳动;而只是生活。人之工作,是在使用他的力量和智能,作为消除不适之感的手段,是在以有目的地利用他的生命力,来取代自然的无所忧虑的消遣。劳动是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
according to Mises, labor is “the employment of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manifestations of human life as a means”, whereas leisure is the absence of labor. Alternatively, we could define leisure as the employment of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manifestations of human life as an end. This means that leisure is not only the act of “doing nothing,” but the use of one’s body for consumption, rather than production.
The expenditure of labor is deemed painful. Not to work is considered a state of affairs more satisfactory than working. Leisure is, other things being equal, preferred to travail. People work only when they value the return of labor higher than the decrease in satisfaction brought about by the curtailment of leisure. To work involves disutility.
We can express this fact also in calling the attainment of leisure an end of purposeful activity, or an economic good of the first order.
把闲暇的取得叫做有意活动的一个目的,或第一级的经济财。用这个比较牵强的名词,为的是我们必须把闲暇和任何其他经济财一样地从边际效用方面来看。
我们的结论必须是:第一个单位的闲暇所满足的欲望比第二个单位所满足的更迫切,第二个单位的闲暇所满足的欲望比第三个单位所满足的更迫切,以后以此类推。反过来说,工人所感觉到的劳动负效用,随着劳动量之增加而超比例地增加。
人们都乐于满足,而对事物的估值都是基于那些事物的效用。
人们之所以愿意劳动,只有在它的收益比闲暇的享受更为迫切的。
天才无可替代,因为除了他自己,谁也没有支付这项成功的成本。
每个人天赋不同,自然赋予的生产机会和效率也不同,有些事情必须要合作
如果分工下的劳动,比孤立的劳动生产力更大,如果人可以认识到这个现实,则人的行为就趋向于合作。
有些人说:人是掠食的动物,天生的本能驱使他战斗、杀伐、破坏。创导非自然的人道主义使人脱离原始兽性的文明,曾经试图鎭压这些冲动和欲望。它使文明人成为颓废柔弱的人,以自己的动物性为耻,而把自己的堕落叫做眞正人性以为荣。为防止人类的更颓废,必须把他从文明的恶果中解救出来。
理知的行为是指:人,知道他不能满足他所有的冲动、欲望和嗜好,于是放弃那些他认为较不迫切的满足。为着不妨害社会合作的进行,人不得不抑制那些会阻碍社会制度之创建的欲望。当然,欲望的抑制,是痛苦的。但是,人有他的选择。他放弃了某些与社会生活不相容的满足,而优先满足那些只能在分工制度下所能满足的,或在分工制度下更可得到较大满足的欲望。他已经开始走向文明、社会合作、和财富之路。
人决不能想像既非行为也非不行为的事象。每一种具体的行为都可以被划分到行为元范中。
人的一部分行为,如果具备了某些条件,是可以计算的。经济学在此基础上构建,关键点在与分清可计算的行为和不可计算的行为。
自由市场上的自发交换形成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价格,这些价格可以为社会所有成员提供直观的参照,让人能够在满足目的的各种不同手段之间计算;价格让人既发现自己的优势,也了解别人的意愿,在追求自利的同时兼顾别人的满足。正是在价格的指引下,个人的理性形成社会的理性,人类社会才能组织大规模社会生产和协作,增进所有成员的福利。
手段的分级像目的的分级一样,是一个甲优于乙的过程,涉及取与舍。
货币价格是经济计算的唯一工具,从行为学的角度来说,因为这是大家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仅仅因为如此,人们可以用货币价格进行经济计算。
这里经济计算被局限于在个人,对于整体经济计算不适用。
使用直接交换+货币中立论的方式,可以构建一套定理来解释经济系统的事情。如果这个理论一经完成,则要再作的唯一事情,就是“简简单单地”把货币的说法挿进关于直接交换的一些定理当中。
错误1:关于“自然利率”与“货币利率”的研究成为风尚,商业循环的货币理论占优势。
错误2:粗心地使用直接交换市场。
不是中性的,货币也应被看作一种特殊的商品。
如果一个人拿两磅牛油换得一件衬衣,对于这笔交换,我们所可以说的只是:他——在这交换的时刻和当时的情况下——愿意放弃两磅牛油取得一件衬衣。的的确确,每一取舍行为必含有一定的心理感觉的强度。渴望取得某一目的物,其强度是有等级的,这个强度决定了成功的行为带给行为人的心理利润(psychic profit)。但是,心理的量只能感觉到,那完全是属于个人的。它的强度不是语言文字所可表达出来,因而没有方法可以叫别人知道。
就逻辑的意义讲、就认识论的意义讲、就心理学的意义讲,以及就行为学的意义讲,都只有一个取舍型,价值无法衡量。
货物价値之没有衡量的尺度,正如同性爱、友谊、同情、美感之没有标准,没有尺度。
我们没有方法可以建构一个价値单位。让我们记着:同质的两个单位供给,必然是受到不同的评値。赋与n次单位的价値低于赋与n-1次单位的价値。
“在一个奠基于生产手段归公的社会,经济管理的合理秩序是可能的”这个幻想,其渊源是古典经济学家的价値论:其所以持久不灭,是由于许多现代经济学家没有把主观主义者的理论彻底一贯地思考到最后结论,所以社会主义的一些乌托邦就因为这些思想派别的缺陷而兴起、而保持,这些思想是马克斯门徒们斥之为“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阶级利益的一个意理的烟幕”。
货币成为经济计算的工具。这不是货币的个别功能。货币不是别的,只是普遍使用的交易媒介,只因为货币是大家接受的交易媒介,因为大多数财货与劳务可以在市场对货币买卖,而且,仅仅因为如此,人们能够用货币价格来计算。货币对各种财货和劳务的交换比率——过去的市场所确立的以及预期中未来的市场所将确立的——是经济计划的心智工具。
在没有货币价格的地方,决不会有经济数量这样的东西。在外在的世界中,只有各种因果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这里,我们没有方法可以找出怎样的行为最有助于消除不适之感。
在数字上,同样的比率可能再出现,但是,我们不能确定它是否会眞的再出现。如果眞的再出现了,我们还是不能确信,这个相同的结果一定是由于原来的环境还存在,或由于回复到原来的环境,而不是由于一些物价决定因素发生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互激互荡的作用。行为人在经济计算中所使用的一些“数”,不涉及被衡量的量,只涉及预期中的未来市场上会发生的一些交换率。只有这些交换率,是一切行为的目标,只有这些交换率对于行为人是重要的。
行为人作经济计算所想完成的工作,是靠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以确定行为的结果。经济计算或者是估计未来行为的可能结果,或者是认淸过去行为已然的结果,对未来进行心理预测。
我们不拟处理“经济计量学”这个问题,但要分析行为人在计划行为时,利用定量概念的那种心理过程。凡是行为总是想影响未来的情况,经济计算总是对着未来的。行为当然也会考虑到过去的事情和过去的交换率,可是,它之所以如此,是为将来的行为作安排。
重实际的人所注意的是未来的价格,即使仅是最近的将来——后一小时、第二天、或下一个月的价格。至于过去的价格,对于他只是一个帮助,帮助他预测未来的价格。他特别关切未来的价格,不只是在于对于计划行为的可能结果作预计,也同样地在于想确定过去的一些交易的成果。
把人的知识推展到未来的情况,这不是经济计算的任务。它的任务是要尽可能地调整人的行为,使其适应他现在的关于将来欲望满足的意见。为着这个目的,行为人需要一个计算方法,而计算必须有一个共同标准来统驭所有的项目。这个经济计算的共同标准就是货币。
经济计算不能包括那些不用货币来买卖的东西。
有些东西不是可以出卖的,取得这些东西所要牺牲的不是货币或货币的价値。想把自己训练成有大作为的人物的人,必须用许多方法,其中有些是要花费金钱的。但是,也有些绝不可少的东西不是金钱所可购买的。气节、德行、荣誉心,以及精力、健康,乃至生活本身,在作为手段和作为目的的行为中,都有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东西都不在经济计算之列。
但是,这一切一切丝毫也不损害经济计算的有用性。那些不列入会计项目或计算范围的东西,或者是些目的,或者是些第一级的财货。为充份认识它们,不需要有何计算。行为人在作他的选择时所要做的事情,只是把那些选择的事物与取得或保持它们的总成本加以比较。
用金钱价格来确定一些人的所得或财富总额,这是可能的。但是,要计算国民所得或国民财富,那就毫无意义。只要我们一触及异于在市场社会行为的人的理知的考虑,我们就不能借助于金钱的计算方法。
旧想法的残余或自私自利心,都不能解释物价安定这个流行的观念。它的根源是在这个事实:关于社会关系的那些观念,已依照自然科学的模型而建构。那些志在把社会科学依照物理学或生理学的模型而创建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已惯于用那些久已流行的错误想法来想社会问题。
安定计划所要达成的安定,是一个空虚而又矛盾的想法。行为的动力,也即改善生活情况的冲动,是人的天性。人的本身时时刻刻都在变,他的评値、意志、和行为,也随着他在变。在行为的范围内,没有什么永久不变的事情。在这不停的变动中,除掉行为的一些先验元范是永恒的以外,没有任何固定的要点。
如果这位主妇和她想像的篮子是不变的要素,如果这个篮子总是装着同类的货物,而且每类的数量也总是一样,如果在这个家庭生活中,货物购买的种类和数量,总是像这一样的分配,那么,安定政策的目标完全是对的。但是,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中,上述的那些条件一个也不存在。
货币购买力的变动一定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程度影响到各种货物的价格;它们终于会引起需求与供给的变动、生产与消费的变动。隐含在“物价水准”(level of prices)这个不妥的名词里面的那个想法——其他事物不变,所有的货物会上升或下降——是站不住的。如果货币购买力变动,则其他事物不会依然如故。
人的行为,引发变动。凡是有人的行为的场合,就没有安定,而只有不断的变动。历史过程是一些变动的连续。人力不能停止它,不能造就一个安定时期,而在这个时期当中,一切历史都变成静止的状态。人的天性,是努力于改善,是提出新的想法,是按照新的想法来重新安排他的生活。
为增加政府的支付能力,或为暂时降低利率,而增加货币流动量的那些作为,都是对于币制的騒扰而破坏经济计算的。货币政策的第一目标,应该是防止政府从事通货膨胀,防止它鼓励银行扩张信用。但是,这个目标与那暧昧的、矛盾的安定购买力的目标,绝不一样。
至于长期的公债与准公债(semipublic credit),是市场社会的架构里面一个陌生的干扰因素。它的设立是一个想超越人力的限制而终归无效的企图,企图创立一个免于人世的变化不测而永恒安定的轨道。
只有用课税这个方法才可以履行契约的偿付义务。这种作法,是政府要人民对它过去所浪费的钱负起偿付的责任。人民所纳的税是没有补偿的,政府机关对人民没有提供任何现在的服务。
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或银子(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的。货币数量增加,物价随之正比上涨,而货币价值则随之反比下降。反之则相反。
交换学的主题是一切市场现象,包括他们的一切根源、一切分支和一切后果。
经济学主要地是在于分析“巿场上交换的财货和劳务的”货币价格之决定。为完成这个工作,那就必须从人的行为概括理论开始。而且,不只是要研究市场现象,还要同样地研究假设的一个孤立的人的行为和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
如果我们能为我们的子孙造就这样一个世界,那些受赐的子孙将会体验他们的思考力之退化而渐渐变得不成其为人。因为理知的基本任务是要对抗自然加给人类的限制,是要和“稀少”抗争。行为和思想的人,是“稀少”世界的产物。在这个世界里面,凡是可得到的福利,都是辛劳和困苦的奖品,都是通常所说的“经济”行为的奖品。
生产手段私有(private ownership)的社会分工(division of labor)
每个人为他自己的利益而行为;但每人的行为在于满足自己的需要也同时满足别人的需要。
市场是一个过程,是由形形色色的个人,在分工合作下的行为之相激相荡而发动的。决定这个——不停地变动的——市场情况的力量,是这些人的价値判断,以及这些价值判断所指导的行为,每一时刻的市场情况就是那时的价格结构。
注释:“市场经济是分工制度下一种人为的行动方式。这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偶然的或人造的东西,从而可以被另一种模式取代。”
注释:“老之将至而金盘洗手的企业家和那些成功者的不肖之后,对挑战他们的财富和显赫社会地位的暴发户极其厌恶。”
注释:“企业家、资本家和农民都不得不自缚其手,都不得不遵照大众消费者的命令来运作其事业。”
在自然状态下没有所谓自由。自由这个名词不能有意义地用在自然状态下的任何现象。无论人做什么,他决不能摆脱自然界给他的限制。如果他想在行为上成功,他必须无条件服务一些自然法则,否则他的行为就得失败。
人不是生而自由的,他所可享有的自由是社会给他的。只有一些社会条件能造就一个轨道,让他在这个轨道的范围里享有自由。
市场经济给人的经济自由一经废除,所有的政治自由和人权法案都成为欺骗。
一个人按照自己的计划安排自己的生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他在这个程度内就是自由的。一个人,如其命运是决定于上级权威的计划,则他就不是自由的。
这些教条也能叫人相信,因为它们没有遇到过有力的批驳。有许多经济学家曾经揭发他们的严重谬见和矛盾。但是,一般福斯注意不到经济学的教义。这些教义封于那些小报和其他低级刊物的读者,过于繁重而吃不消。
关于财富和所得的个人间的不平等,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自由不能与财富所得的平等相容。
No system of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can do without a method that makes individuals responsible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joint productive effort. If this responsibility is not brought about by the price structure of the market and the inequality of wealth and income it begets, it must be enforced by the methods of direct compulsion as practiced by the police.
注释: “在市场经济里所做的经济计算……使企业家得以免于陷 入过多的琐屑事务。”
注释:“市场使人富有或贫穷,决定谁能管理大工厂,谁为他人擦洗地板,以及有多少人开采铜矿,多少人加入交响乐团。”
市场现象是一个社会现象,是每个人行动所贡献的总结果。
每个人只是决定市场现象的那些复杂因素中的一小部分,所以认为自己是对的,要求别人的行为模式和自己一样,骂市场冷酷,不讲人道,要求政府控制市场毫无意义。
消费者不是无所不知的。他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他可付最低的价格买到他所想要的东西。他甚至于常常不知道,怎么样的财货或劳务最有效地解除他所想解除的那种不适之感。他至多只熟习那些刚刚过去的市场情况,而以这点知识作基础来安排他的计划。向他提供关于市场实际情形之信息的,是商业宣传的任务。
商业宣传必然是吵吵闹闹的。它的目的是在引起迟钝的人注意,是在激发潜在的欲望,是在怂恿人们舍旧从新。为着达到目的,广告一定要适应它所要引发的那些人的心情而调整。它必须投合他们的胃口,使用他们的特殊语言
在经验不能告诉我们任何东西的地方,情形完全不一样。宗教的、形而上的、以及政治的宣传,既不能靠经验来证贲,也不能靠经验来证妄。关于来生和神的事情,是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们不能经验的。
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当你一开始限制它的时候,你就走上了下坡路而难于停止了。如果你指派政府证明香水牙膏的广告是忠实的,你就不能反对它干预一些更重要的宗教的、哲学的、和社会意理的事情。
广告费是生产成本总帐中的一部份。商人如果认为花费做广告可以增加他的净收入,他才做广告。在这一点上,广告费和其他的生产成本没有什么不同。
关于交易各方所赋予的价值,每一次交易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完美信息的概念无助于价格的解释?
在一个经济制度里面,如果每个行为者具有同程度的洞察力,能够正确地看到市场情况,则物价适应每一变动的调整,将会一举达成。但是像这样的一致,是不可想像的事情。交换学所讨论的市场,其中的人们对于一切变化的了解是彼此不同的,而且,即令他们有了同样的信息,彼此的评价也不一样。
如果每个行为者具有同程度的洞察力,能够正确地看到市场情况,则物价适应每一变动的调整,将会一举达成。但是像这样的一致,是不可想像的事情。交换学所讨论的市场,其中的人们对于一切变化的了解是彼此不同的,而且,即令他们有了同样的信息,彼此的评价也不一样。
市场过程的推动力不是消费者或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而是一些企业家。这些企业家的目标是利用价格差异来谋取利润。
企业家接近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通过竞争将这些要素的价格抬高。这是因为他们的活动使得这些生产要素的价格趋近于对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同时,企业家的竞争也会将消费财的价格压低,使其趋近于整体供给量可以销售的水平。这有助于满足市场上的需求。
竞争是推动力的关键要素,它通过企业家的追求利润的竞争,调整了生产要素和消费财的价格,以满足市场需求。
注释:“交换学吿诉我们:企业家的活动能够消除那些非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造成的价格差异。”
The ultimate source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prices is the value judgments of the consumers. Prices are the outcome of the valuation preferring a to b. They are social phenomena as they are brought about by the interplay of the valuations of all individuals participating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Valuation: This involves making value judgments that express differences in value. Valuation is subjective and reflects an individual’s assessment of the importance or worth of different means for alleviating uneasiness.
Appraisement: This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anticipating future market prices or the amount of money required to purchase a specific commodity. It is not influenced by the subjective valuation of the person conducting the appraisement. The focus is on objectively predicting the prices that the market will determine.
较高级财货的价格,最后是决定于第一级或最低级财货——消费财——的价格。因为这种依赖的关系,它们最后决定于市场社会所有份子的主观评値。但是,重要的是我们要了解:我们面对的是些价格的关联,而不是些评値的关联。生产要素的价格受限于消费财的价格。生产要素是参照产品的价格估价的,它们的价格从这种估价上面出现。从第一级财货推转到较髙级财货的不是评値,而是估价。消费财的价格引起那些终于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行为。生产要素的价格主要地只与消费财的价格相关联。至于与个人们的评値,它们只间接地发生关联,也即经由消费财(利用它们而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格而发生关联。
市场决定消费财的价格,它也以同样的方法决定生产要素的价格。市场程序是一些有意努力于解除不适之感的人们的行为之相互作为。我们不可能想到市场程序而不涉及发动市场运作的人。我们不能讨论消费财的市场而不管消费者的行为。我们也不能讨论高级财货的市场而不管企业家的行为和“货币使用是他们交易中不可少的”这一事实。在市场运作中,没有什么是自动的,或机械的。志在利润的企业家,像拍卖中的叫价者,在那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把他们的土地、资本财、和劳动拿来出卖。企业家相互间为要胜过别人,一步一歩地把价格叫高。他的叫价,最高方面受限于他们预期中的未来的产品价格,最低方面受限于足以把生产要素从竞争对方的手中抢来。
生产的情况有时不能让消费者以最低的代价得到最大的满足,企业家可以防止这种情况继续保持下去。所有的人都想让自己的欲望得到最大满足,在这个意义下,他们尽可能地追求利得。发起人、投机者、和企业家和其他的人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仅仅是在智力和活力方面比一般人优越。在物质进步的路程上,他们是领导者。他们首先懂得在“做了的”与“可做的”之间有差异。他们猜测消费者将会喜欢什么而为之供应。因此,他们把某些生产要素的价格叫高了,而把另一些要素的价格压低了(由于他们减少这些要素的需求)。在他们以那些能赚得最高利润的消费财供给市场的时候,它们的价格就趋向于跌落,这个趋势是他们的这一行为创造出来的。他们减少那些不能赚得理想利润的消费财的产量的时候,那些消费财的价格就趋向于上升,这一趋势也是他们创造出来的。所有这些转变,不停地发生,只有在那想像的均匀轮转的经济和静态均衡的情况下才会停止。
价値总额的说法是荒唐的。我们说,赋与产品的价値,等于互补的生产要素全部集合体的价値(闻于时间偏好这一因素暂置不理),这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说,赋与产品的价値等于赋与各种互补的生产要素的价値之“总额”,那就荒谬了。
企业家决不会不考虑到预料的变动而迳把这些价格纳入他们的计算中。这些刚刚过去的价格对于他们只是用以预测将来价格的一个起点。过去的价格不影响将来价格的决定。相反地,决定生产要素现在价格的,倒是对产品的将来价格的预期。
“过去”有助于形成将来的生产方向,因而影响将来的价格。但是,就直接关系讲,生产要素的价格完全是决定于对产品的将来价格的预期。
在那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中,只有一个是属于绝对特殊性的,也即只有一个是不适于其他任何用途的,则生产要素的价格来源于商品价格。
如果生产一件产品,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绝对特殊的要素,这些生产要素的累加价格来自于商品价格。
如果所有生产要素都是特殊的,定价过程就是一个累加过程。比如把3个a和5个b结合起来生产一个单位的p,3个a和5个b等于1个p,3a+5b的最后价格等于1p的最后价格。
报酬递增法则(Law of Increasing Returns):报酬递增法则指的是在生产中,当增加投入的某一生产要素时(例如劳动力、资本等),产出的增加幅度超过了投入的增加幅度。简而言之,较大规模的生产可能会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和产量。这通常出现在生产规模较小的范围内,其中规模经济还没有达到饱和。
成本递减法则(Law of Diminishing Costs):成本递减法则指的是当生产规模扩大时,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有可能递减。因为生产规模增大,固定成本(如设备、厂房等)分摊到每个单位产品的成本就减少了。这可以导致单位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降低,即每生产一个额外的单位产品所需的边际成本可能减少。
在小规模下,报酬递增法则可能主导,生产规模的扩大会导致产出的大幅增加。
随着规模继续增大,成本递减法则可能逐渐发挥作用,生产规模的扩大可能降低单位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
不完全可分要素指的是在生产中难以被轻易分割或部分利用的要素。这可能由于其特定的性质或技术性质,使得要素的部分利用会导致浪费、效率下降,或者是不切实际的。
比如像高技能劳动力、特定设备、定制化的原材料等。
完全可分要素指的是可以被轻松分割、部分利用或可调整使用的生产要素。
比如像一般技能劳动力、可调整原材料等。
A例子: 完全可分要素的情形
在A例子中,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不完全可分的,且它们的生产过程需要所有要素的完全利用。这种情况下,生产成本随着规模的扩大呈现递增的趋势,因为生产的进一步扩大要求完全利用每个要素,而生产的边际成本可能会逐渐上升。生产必须在边际效用递减到无法弥补边际成本增加的点停止。
实例:假设有一家小型手工艺品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涉及到工匠的手工劳动、特定工具和原材料。在这个情境下,如果企业想要增加产量,通常需要增加工匠的数量、提供足够数量的特定工具,并确保有足够的原材料。在小规模下,增加工匠数量可能会导致产量的显著增加,但在某一点,边际产出可能开始减缓,因为所有要素都必须被完全利用,生产效率可能受到限制。
B例子: 非完全可分要素的情形
在B例子中,某些要素是完全可分的,而某些要素是非完全可分的。通过引入更多的完全可分要素,例如P,生产过程变得更加灵活,可以部分利用这些要素。这种情况下,通过增加效率较低的企业引入更多要素,企业可以在相同原料竞争中取得优势,逐渐降低平均生产成本。
C例子: 不同规模下非完全可分要素的情形
在C例子中,各种非完全可分的生产要素只能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组合,生产规模的选择导致生产成本结构变化不均匀。生产的扩张可能降低平均生产成本,但一旦其中一个非完全可分的要素的生产力充份利用了,进一步扩大规模可能导致成本的激烈上涨。这种情况下,生产规模的选择在不同阶段可能影响成本结构,导致生产成本的不稳定性。
人和人之间交换货物或劳务,如果中间插进了一种或几种交换媒介,那么就叫做间接交换。
货币量绝不会同时、同程度
只有交换学能够告诉我们:一个人从握有货币可望得到的一些利益是什么。但是,决定货币购买力的不是这些想望中的利益。想获得这种利益的那种渴望,只是引起货币需求的因素之一。对于巿场的交换率之形成发生作用的,是需求,其强度完全决定于价值判断的一个主观因素,而不是任何客观事实、任何可引起某一后果的力量。
货币是交换媒介。它是销路最好的财货,人们之所以取得它,是因为想在今后的人际交换中使用它。货币
注释:“货币,如果本身不具推动力,就不算是完全的货币,甚至根本就不是货币。”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缺乏行为学、经济学和交换科学应具备概念的精密性
注释:“在通常情形下,物品总是单方向流动的……但是黄金则有时从甲地运到乙地,有时从乙地运到甲地 ,这意味着什么?”
注释:“我们必须想象一个不愿舍弃远期满足以换近期满足的人……将永远不会消费和享受。”
注释:“我们比前人更富足,是因为我们继承了他们为我们积累的一些资本品。”
注释:“假若有人消除掉作为利息接受者的资本家的任务,就无 异于用一个作为资本消费者的资本家任务来替代它。”
注释:“原始利率的变动和储蓄额的变动——假定其他情形不变——是同一现象的两方面。”
注释:“现代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为大众的需要而采取大规模生产的制度。”
解释:“劳动的喜悦和厌恶都无法影响市场的劳动供给量。”
注释:“不存在不涉及任何理论的纯粹事实的记述。”
注释:“交换学涉及的并非某一特定历史时期,而是以生产手段私有和分工这两个条件为特征的一切行动。”
注释:“在研究人的行动方面,除了行动人具体行动的最终目的外,科学研究再也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了。”
注释:“在市场经济里面,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利益没有任何冲突。”
注释:“斯拉夫民族的布尔什维克和民族主义者,以及他们在印度、中国、和日本的同路人,都不了解他们的人民所最需要的不是西方的技术,而是在别的成就之外产生了这种技术知识的那个社会秩序。他们最缺乏的,是经济自由和民间的原创力,企业家和资本主义。但是,他们实际上寻求的,只是工程师和机器。”
注释:“资本主义文明除非自我毁灭,外国的侵略者决不能摧毁它。”
注释:“引起战争的,不是主权本身,而是那些不服从市场经济原则的政府所运用的主权。”
注释:“我们的问题,也即有关社会主义的决定性而且惟一的问题,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因此只涉及手段而不涉及最终目的。”
注释:“’计划过程’的矛盾在于它无法计划,因为它缺少经济计算。”
注释:“资本主义不是经理制度,而是企业家制度。”
在市场化社会,节约、努力工作、责任心和诚信等良好品质能取得极大的成功。但在政府的干预下,人们不再为自己行为的不良后果承担全部责任,于是优良品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缺乏远见、懒惰、依赖和猜疑。这种生活态度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引发新一轮的干预来 “纠正” 问题。
注释:“对错的观念乃人类的设计,是为了使分工合作成为可能的一个功效概念。”
注释:“政府对工商业的每一干预,必定会间接地影响消费。” 注释:“如果剥夺了一个人的消费自由,也即剥夺了他的一切自由。”
注释:“劳工立法的大部份只是对那些已经因工商业的迅速发展而引起的情况变动予以法律承认而已。”
注释:“经济学并不认为限制是一种坏的生产制度,而是断言它根本不是一种生产体制,充其量是一种准消费体制。”
注释:“这一辉煌的古代文明的毁灭,乃因为它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来调整其道德律法和法律制度……罗马帝国的灰飞烟灭,正因为它缺乏自由主义的精神和自由企业。”
注释:“在没有政府或工会干预劳动市场的地方,只存在志愿失业。”
注释:“某物之所以成为货币,仅仅因为那些交换货物和劳务的人们通常都用它作为交换媒介。”
注释:“而只有那愚钝之夫,既无法了解真实情况又受官方舆论愚弄,才著书立说讨论什么新的货币管理和经验。”
注释:“有些病人,对于那个为他们成功医好痼疾的医生反而心怀嫉妒,这些保守份子与这样忘恩负义的病人并无二致。”
注释:“如果取消所谓的‘不劳而获’,则无异于采用社会主义。”
注释:“在基尔特社会主义和社团主义的制度下,决不会想到‘生产的惟一目的在于消费’。事情恰好颠倒了过来,生产本身变成了目的。”
注释:“但这只是个循环推理。我们把民族主义称为促成现代全面战争的意识形态。侵略性的民族主义是干预政策和国家计划的产物。”战争?
注释:“政府对于工会的要求一再屈从,工会要求工人在战时的实际工资(意即扣掉一切税捐以后的实际收入)必须保证工人维持战前的生活标准。”
注释:“战争与资本主义是水火不容,这句话的真义,乃在于战争与高度文明的不相容。”
注释:“经济国家主义——国内干预主义的必要补充——会伤害外国人的利益,因而引发国际冲突。”
注释:“打败侵略者不足以缔造永久和平。关键在于必须消除那个孕育战争的意识形态。”
注释:“大凡一个原则如果广泛到足以包容一切互相冲突的学说,那么这个原则就毫无用处。”
注释:“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架构里,贫穷这个概念仅仅指那些无力照顾自己的人们。”
注释:“有史以来最专制的布尔什维克政治制度,反而自夸为人人自由平等原则的化身。”
注释:“公共支出与不平衡的预算,不过是资本消耗的同义语。”
注释:“一个不受羁束的市场社会,其特征是不尊重既得利益。”
注释:“他们的最后口号是国家、政府、社会、或其他用以影射这个超人独裁者的名词。”
注释:“干涉主义已经是黔驴技穷,一定会被消灭。”
注释:“公共支出的大规模增加,不能靠‘向富人榨取’,而其负担必须由大众承受,这种情形一天一天地明显了。”
评论:“舆论的权威不仅决定经济学在思想和知识之织体中所占据的独特地位。它也决定着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
注释:“然而,使得今天的许多大学成为社会主义温床的上述情形,在经济学系里面却不像其他各系那么突出。”
注释:“(在国内史的教学方面,)教师自己的和教科书作者的社会哲学,自然会渲染他们所讲的和所写的故事内容。”
注释:“人们在讨论物价、工资、利率、利润时,似乎它们的决定,皆不受任何法则的支配。”
注释:“科学不作价值判断,可是,它给行动人提供其作价值判断时需要的一切信息。”
注释:“行动学的主要论题,仅仅是人生的本性的必然展示,也即行动。”
注释:“但如果人们不能善用它,且无视它的学说和警告,他们消灭的不会是经济学;将被消灭的乃是社会和人类本身。”
注释:“价格、工资率、利率和利润的形成似乎不受任何法则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