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人的行为

  • Axiomatic nature of human nature (ultimate given): action is an axiom, meaning it is a self-evident truth that does not require further proof.
  • Categorial Deduction: principles governing human action are derived a priori from the concept of action itself. These categories are not subject to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r evolutionary processes but are fundamental and unchanging.
  • Universality of Praxeological Categories: every concrete action, all that is rigorously valid is what is categorially established with regard to action in general emphasizes the universal applicability of praxeological categories. These categories are considered timeless and universally valid for all human actions.

some action category examples:

  • Preference
  • Subjective Value
  • Means and Ends
  • Time
  • Uncertainty
  • Scarcity

一. 行为人

1. 有目的之行动与动物性反应

  • 人的行动学与心理学有什么区别?

行为学的课题是行为本身,而不是研究某种特定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 为什么说行动并不仅仅在于表示对某些事物的偏好?

行为还包含取舍,行为人却是在选择、决定,和企图达到一个目的的。对于两件不能兼而有之的事物,他取其一而舍其他。

  • 米塞斯所说“行动是真实的事物”何解?

2. 人的行动的前提条件

  • 一个人行动的诱因总是什么?

不安逸、想象一个较满意的情况 以及 预料其行为可以消除不安逸。

  • 为什么称人的唯一目标乃获得快乐是同义反复?

Praxeology is a science of means, not a science of aims.

行为学不关注行为的一些最终目的,其发现对于所有的行为都适用,但是不关注这些行为目的是什么。它用“快乐”一词,就是形式意义上讲的。

在行为学的术语里面,“人的独特目的是在谋取快乐”这个命题,是个异词同义的反复语(tautological)。它对于“人所希望得到的快乐是来自什么情形”这个问题,没有提示任何的说明。

  • 人的行为与动物的行为有什么区别?

我们解释动物的动作,是假定动物只是受当时冲动的支配。我们假定这样的一些本能都是先天的,而且刻不容缓地要满足。

人究竟不是不能不屈服于冲动的动物。人能够抑制他的本能、情感、和冲动:他能够使他的行为合理化。他会放弃一个热烈冲动的满足而满足其他的一些愿望。

人之于禽兽,正在与他会有意于调整自己的行动。

3. 作为一个极据的人的行动

由于人类的认知是受限的,有些现象,不能加以分析、不能追溯到其他现象。它们是【极据】(Ultimate Given)。

注释:“由于【人的行动】不能追溯它的原因,我们必须把它看作一个极据,而且必须把它当作极据来研究。”

对于极据之外的现象,有各种形而上的争辩,这些争辩是永无止境的。我们现有的知识还不能够提供一个方法来解决这些争辩,使得每一个人都满意。

在“答案”到来之前,我们不得不老老实实地遵循方法论的二元论。人的行为是引起变动的动力之一,它是宇宙活动和变动中的一个元素,所以它是科学观察应有的一个对象。由于不能追溯到它的原因(至少现在如此),我们必须把它当作极据来讨论和研究。

4. 理性与非理性:行动学研究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

  • 为什么“理性行动”这个词被斥为多余?

人的行为必然总是理性(rational)。所以“理性行为”这个名词是挂赘词,我们必须拒绝使用它。理性和非理性的这两个形容词,如果用在行为的最后目的,那是不妥当而且无意义的。行为的最后目的总是行为人某些愿望的满足。既然谁也不能够以他自己的价値判断来代替行为人的价値判断,那么,对别人的目的和意志下判断,这是白费的。

  • 为什么“非理性”这个词包含着价值判断?

合理的与不合理的这两个形容词,当用来形容手段的时候,那就含有判断的意思,关于所采的程序是否方便与适当的判断。批评者赞成或不赞成某一方法,是看这个方法是不是最适于达到所要达到的目的。

  • 为什么不适合实现特定目标的行动不能被当成“非理性的”?

人的理智不是没有错的,人常常在选择方法和应用方法的时候犯错误,这是个事实。不适于目的的行为,是达不到愿望的。这种行为与目的相违,但它是合理的,也即,理智(尽管是错误的)考虑的结果,而且是企图(尽管是无效的)达成一个明确的目的。

  • 为什么我们这门科学的客观性在于主观主义?

行为学和经济学的教义对于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效的,不管它的动机、原因、和目的是什么。最后的价値判断和最后的行为目的,对于种类的科学研究,都是既定的,不受进一歩的分析。行为学只处理为达成那些最后目的而选择的手段和方法。它的研究对象是手段,不是目的。

我们说到行为科学的主观论,是在这个意义下说的。行为科学把行为人所选择的一些最后目的当作基料(data)看,它对于它们完全中立而不加任何价値判断。它所持的唯一标准,是看那些被选择的手段是否适于达成所要达成的目的。

5. 作为行动条件的因果关系

  • 因果律以什么样的方式影响人的行动?
  • 为什么一个人要行动必须认识到事件、过程或事态之间的因果关系?假如他错信因果关系,这样会允许产生行动吗?

因果关系和不完全的归纳法,在哲学方面、认识论方面、和形而上学方面所引起的一些问题,超出了人的行为学范围以外。我们只要证实这个事实:人要行为,必须知道一些有关事情的因果关系。他为达成所追求的目的而行为,其可达成的程度,取决于他封其中的因果关系知道到什么程度。

6. 另一个我

机械论的世界观也是一种玄学的迷信,因为它只承认机械的因果关系,因为它把任何高于人类认知的东西都归结于机械的因果关系。

物理学家不应当去研求最后原因,因为构成物理学论题的一切事物不可解释为人的行为的结果。反之,行为学家不应当无视行为人意志的作用:行为人的意志是既定的事实。

  • 人的行动学怎样处理对他人行动的分析这个问题?
  • 为什么行为主义与实证主义不适于解释人的行动的实在性?

实用主义(empiricism)、动作主义(behaviorism)、和实证论(positivism)对于任何种类的灵魂学说都是反对的:尽管如此,它们对于我们的问题完全无益。

我们所要处理的问题是:如果我们不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意义和目的,我们是否可能在心智上把握着人的行为。

关于目的和意义的探究,永远无法得到最终结果。但是对于人的行动是出于某些目的这件事,任何诡辩都不能否认这个事实。

  • 为什么只有因果律及目的论才是人的研究领域当中的适当方法?

人要理解现实,只有两种原理可以使用:目的论(teleology)的原理和因果关系(causality)。凡是不能纳入这两个元范之一的东西,就为人心所绝对无法理解。

  • 人的行动学能从动物心理学当中学到什么?

我们只需要追溯到某个极据即可,无需刨根问底,因为没有意义。

我们观察到两件事情:第一、一个生物生来就会有规律地对于一个刺激起反应;第二、这种动作的效果就是加强或维持这个生物的生活力。如果我们能够把这样的动作解释为产生于有目的的意图,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行为,而以行为学目的论的方法来研究它。但是,我们在这类动作的背后看不出有意志作用的迹象,我们只好假定一个未知的因素——我们把它叫做本能——在发生作用。

对于动物的本能动作加以观察,会叫我们大为惊奇,而且会引起一些无人可以圆满解答的问题。可是,动物甚至植物,会以“准故意的”方式来反应。这个事实的神秘,与人会思想、会行为的神秘,是一样的,也与无机的宇宙中物理学所描述的那些功能反应的神秘,以及有机的宇宙中生物过程所显现的神秘,没有不同。这些都是同一意义的神秘,在这个意义下,神秘就是一个极据,为我们的心所不能进一歩分析或解释的。

  • 人的行动学以何种方式处理有目的的人的行动?什么是它与历史哲学的区别所在?

行为学和历史都是人心的显现,因此它们都受限于人类的心智能力。关于绝对的和客观的心灵的意向,关于在事物的趋势中和历史的演化中固有的客观意义,以及关于上帝或自然或世界精神(weltgeist)或天数(manifest destiny)在宇宙和人事的统制中所想实现的东西,行为学和历史并不假装知道什么。它们与所谓历史哲学没有相同的地方。它们不像黑格尔(Hegel)、孔德(Comet)、马克斯(Marx)以及其他一些作家的著作那样,自以为是启示生命和历史的“眞正的、客观的和绝对的”意义。

二. 行为科学的一些认识论问题

1. 行为学与历史

  • 人的行动科学的两个门类?

行为学(praxeology)和历史

  • 历史研究的领域是什么?

关于人的行为的一切经验资料的搜集与有系统的安排。它研究人在无限复杂与变化的环境中所做的一切努力,以及含有偶然的、特殊的和个别的意义的一切个人行为。

它检讨对于行为人发生指导作用的那些观念以及行为所引起的后果,包含人活动的各方面。

  • 历史可以告诉我们未来的事情么?

历史不能告诉我们对于所有人行为都有效的东西,不能鉴往知来。研究历史可以让人更明智,但历史本身并不提供可以用在实际事务上的任何知识和技能。

  • 借助历史知识建立一个人的行动的后验理论是可能的吗?

人的行为不能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历史提供的经验也不能被我们当作经过了隔离试验的“事实”。

历史经验所传达的消息不能当作理论构建的材料,也不能作为预测将来的根据。每个历史经验都会有种种解释,而且事实上是以各种不同的方法去解释它。

  • 行为学到底研究什么?

行为学是一门理论和系统的科学,而不是历史学。

它的研究范围范围就是人的行为本身,至于与实际行为有关的一切环境(经常的、偶然的、个别的),一概不管。

行为学的知识是纯形式的、一般的,不涉及实质的内容和个别的情况。它所研求的知识,是要在其情况完全符合它的假设和推理的所有场合都可适用的。

2. 行为学的形式的和演绎的特征

  • 为什么米塞斯主张基本的逻辑关系不会得到证实或证否?

人心的逻辑结构(the structure of human mind)是人生来就有的,现在有,将来也会有。这种逻辑结构决定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些普遍性。

比如对于一些基本的逻辑命题(像law of noncontracdiction这种),人类自然地可以理解并认同这些概念。人类本能地想去构建因果关系(causality),我们的行为不是无目的的(teleology)。人类无法构想一个没有因果关系和行为意志的世界。

人类是有限制的,对于超出这些限制的问题,在行为学中,是没有意义的。比如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是否存在?人类看到的东西究竟是不是事物的本身?这种超出人类认知的元问题,我们不加讨论。

因为人的知识受限于人心的结构,如果我们要研究人的行为的话,那么我们不会研究超出人心结构的东西,我们研究人心固有的行为元范,它是人心对外在世界的投影。行为学所有的定理只指涉这些行为元范,也只有在这些行为元范的运行轨道内才有效。

  • 方法论的先验论(methodological apriorism)是什么?

这个术语暗示了一种方法论,它承认某些先验(先于经验)原则或类别(principles and categories)的存在,这些原则或类别指导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论的先验主义意味着在我们研究现象的方法中承认某些固有的、普遍的原则。

3. 先验和真实

  • 先验推理能够扩大我们的知识吗?

先验推理(aprioristic reasoning)纯粹是概念的和演绎的(基于一些先验的结论,进行演绎得到一些其他同义结论)。它只能提出一些同义反复语和分析的判断,而别无作用。它所有的含义都是逻辑地从其前提导出,原已蕴涵在那些前提里面。

在这里,米塞斯认为先验推理只能揭示“知识”,不是扩大知识。先验推理是不完备的,无法完全达到“真实”。

  • 人的行动科学为什么与自然科学截然不同?

行为学是基于一些先验的命题,而自然科学需要依赖经验。

在人类获得新的经验时,自然科学中的一些假设被完全抛弃。在经济学史当中,没有出现这种问题。凡是人的行为领域所呈现的现象,都是复杂现象。可以用各种学说来解释,但是这个解释是否叫人满意,就要靠那些基于先验推理而成立的相关学说的鉴定。

  • 为什么历史不能教会我们任何通则、原则或法则?

在人类历史的领域有一个限制,是由人的行为学所提供的,这个限制类似那些试验过的理论对于自然科学者所加的限制。

自然科学者不可以解释个别的物理、化学或生理现象,行为学的一些陈述和命题不是来自于经验,它们是先验的。它们像逻辑和数学的陈述命题一样,是演绎的。它们不靠经验和事实的证明,也不受它们的反驳。

这些陈述和命题,从逻辑和时间上说,都是先于历史事实的任何理解。它们是了解历史事象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它们,我们就不能在事象的趋势中了解任何事物,只是看到千万变化的一团混乱。

要通过行为学去思考历史,而不是通过历史来推演人的行为学,不能本末倒置。从这个角度说,历史不能教给我们任何通则、原则和准则,历史只是验证行为学的工具。

4. 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原理

  • 集体能够行动吗?为什么不能?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一切行为都是由一些个人作出来的。一个集体之有所作为,总是经由一个人或多个人作些有关于这个集体的行为而表现出来的。一个行为的性质,决定于行为的个人和受此行为影响的多个人对于这一行为所赋与的意义。某一行为之为个人行为,另一行为之为国的行为或市的行为,是靠这个意义来识别的。

  • 为什么有必要通过对个人行动的分析去考察整体?

凡是想从集体来着手研究个人行为的人们,都要碰到一个不可克服的障碍。那就是,事实上每个人同时会属于而且(除最原始部落的份予)确属于几个不同的集体。由于同时并有的社会团体的众多,和它们之间的利害冲突而引起的一些问题,只有方法上的个人主义,才能解决。

  • 为什么作出行动及选择的总是一个自我(Ego)?

心理学想把“我”拿来分解,并且想把“我”说成一个幻觉,这些努力是白费的。行为学里面的“我”决无疑问。不管是什么人,也不管他会变成什么人,只要他有选择,有行动,他就是一个“我”。

5. 方法论的独特性原理

  • 选择行动总是意味着什么?

选择行为总是在当前几种不同的情况中作一决定。人,决不会在善与恶之间选择,他只在我们基于一个适用的观点而名之曰善的或恶的两种行为方式之间,加以选择而已。

每一个行为,严格地被它的一些直接后果所限。如果我们想达到正确的结论,最要紧的是注意这些限制。

  • 每个行动的两个方面是什么?

人生是由一个一个单独的行为不断地连续起来。但是,各个行为决不是孤立的。多个行为链接起来成为一个较高层次的行为,以之达成一个较远的目标。每个行为都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一个远大行为当中的部份行为,是在完成那个远大行为所预期的目标之一部份。另一方面,就它自己这部份所要完成的行为来讲,它本身就是全部,而非部份。

6. 人的行为的个性和变动型

  • 遗传及环境是怎样支配行动?

遗传和环境为行为人提供目的和手段,他不单是作为一个抽象观念的人而生活,而是作为某个群体中的一员而生活。他不创造自己的思想标准, 而是从别人方面借来的。他的意理是他的环境所教的。只有极少数人可以成为创造者。

平凡人不会思考大问题,关于大问题他只信赖他人的权威,他像羊群中的一只羊。正是这样心智上的惰性让他成为一个平凡的人,但是平凡人 也是要做选择的。他选择了传统的模式或别人所用的模式,因为他坚信这样符合自己的福利。

他也会改变自己的意理,并因此改变行为方式,如果他深信这样做会更加有益于自己的时候。

  • 人的行动学是如何处理习惯的?应将其归于自觉的行动和有意的选择吗?

一个人的日常行为,大部份是些简单的惯行。他做这些事情,用不着特别注意。他之这样做,是因为他从小就被训练得如此,因为别人也同样地做,因为这样做是他生活环境的习俗。他养成了这些习惯,他会自动地反应。但是,他之耽于这些习惯,只是因为他喜欢这些习惯的效果。

7. 历史的范围和特殊方法

  • 一个人能够不带价值判断地展示历史吗?

这种“不涉及价値”(Wertfreiheit)的主张,在演铎的科学——逻辑、数学、和行为学与实验的自然科学的领域里,容易实现。从论理上讲,在“科学的、无偏见的论述”与“迷信,成见和情感所歪曲的论述”之间划一明确的界线,并不困难。可是在历史的论述中要遵守价値中立这个规律,却困难得多。

  • 历史学家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历史不是一件心智的复制品,而是把过去做一凝缩的概念化。历史家并不是让过去的事件自然明白,而是按照他已有的理念来安排这些事件。

  • 历史能够反驳经济学理论么?

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混沌系统,一些复杂现象既不能证明、也不能反证任何理由,因此不能用来作为反对任何理论的理由。

基于这些现象,试图去找某些反例去证伪经济理论是没有意义的。

经济理论(经济学)提供了一个框架,用于分析一些分散的资料和数据。

8. 概念化与理解

  • 对行动学的认知与对历史的认知的区别是什么?

人的行为科学,是要对人的行为之意义和关联求理解。为这个目的,认识论上有两个不同的程序:概念化与了解。概念化(conception)是行为学的心智工具;理解(understandiung)是历史所独有的心智工具。

  • 历史能够成为科学吗?

历史无法成为科学,因为历史的了解是凭历史学家主观的价值判断。

  • 为什么在经济学领域,我们不可能度量各个量的不变关系?

经济学是牵扯到人的系统,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事物每每有不同的评价,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于同一事物的评价也每每发生变动。所以在经济学领域没有不变的关系,因而没有衡量的可能。

  • 为什么行动总是投机?

行为的目的必然是在将来,因而是在不确定下的情事,所以行为总是投机。

9. 论观念的类型

  • 事实是独特且不可重复的,但它们有什么共通之处?

一切历史事件,尽管都是独特的、不可重演的,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都是人的行为。历史是把它们当作人的行为来了解;历史利用行为学的知识这一工具来想像它们的意义,同时也由观察它们的个别性和独特性,来了解它们的意义。値得写成历史的,总是一些有关的人所赋与的意义:他们对于他们所想变动的那些事情赋与的意义,他们对于他们自己的行动赋与的意义,以及他们对于他们的行动所引起的后果赋与的意义。

10. 经济学的程序

  • 因为“探寻真实乃科学之最终目的”,这对经济学的适当程序意味着什么?

科学的目的是要知道眞实。科学不是精神锻鍊或逻辑的游戏。所以行为学的研究限之于在现实界的那些条件和前提下的行为。它虽也研究在未实现或不能实现的条件下之行为,但这种研究只是从两个观点出发。

首先,它研究那些在现在和过去虽不是实在的,而将来可能成为实际(real)的事象。其次,为着充份了解在现实界的事态如何发展,如果有必要去研究未实现的和不能实现的条件时,也就作这样的研究。

11. 行为学概念的一些限制

  • 当哲学家和神学家试图将人的行动学的范畴,运用在一个绝对存在的身上,它不像行动人那样受到限制,这样将会发生什么?

在哲学家已经丢掉了“绝对”(the absolute)这个概念以后,乌托邦的改革家们又把它捡起来。他们编织一些至善至美的梦境。他们不了解国邦这个强迫和镇压性的社会建构,是为对付人性的缺陷而存在的,因而他们也不了解,国邦的基本功用是为保护大多数人免于少数人某些行为的伤害而惩罚那少数人。如果人都是“完善”的,那就用不着任何强迫和鎭压。但是,乌托邦的改革家们没有注意到人性及人生的一些不可变的条件。

三. 经济学以及对理知的反叛

1. 对理知的反叛

  • 米塞斯所说“对理性的反叛指向另一个目标。它不针对自然科学,而是针对经济学”是什么意思?

十九世纪中叶,经济学家已完全摧毁社会主义者的幻想。只有一个途径可以把社会主义者从这条死巷子中救出来,他们攻击逻辑和理知,而用神秘的直观代替推理。

  • 马克思认为人的理知不适于发现真理?

他说,人心的逻辑结构随社会阶级的不同,绝没有一种普遍有效的逻辑这么回事。

2. 从逻辑学驳斥多逻辑论

  • 对多元逻辑论所运用的社会阶级及种族概念,米塞斯有一些“更严肃的反对意见”,请举例。

这里也无须质问马克斯,如果一个无产阶级者成功地升到资产阶级,那么,他将在什么时候,以及如何把他的无产阶级的心变成资产阶级的心。这里也无须要求种族主义者来说明,如果某些人不属于纯粹的种族,而是杂种的混血儿,他们的逻辑将是怎样。关于这些方面,有更多的严肃的问难可提出。

3. 从行为学驳斥多逻辑论

  • 从行动学角度,为什么“意识形态”方法是错误的?
  • 为什么对于考察一个理论,它的创造者的心理背景是不重要的?
  • 工人之间的竞争怎样与马克思的工人阶级利益理论相关?

4. 种族多元逻辑论

  • 为什么马克思多元逻辑论与科学、理性相悖?
  • 不同种族是否有不同的心智逻辑结构?
  • 是否有人记录下不同种族的不同心智逻辑结构?

5. 多逻辑论和了解

  • 什么决定了价值判断和目标选择?
  • 最初是谁说过:“不打破鸡蛋就做不成蛋卷?”

6. 理性辩论

  • 我们能非理性地研究科学吗?
  • 是什么驱使知识分子转向社会主义?
  • 我们能够证明逻辑先验基础的有效性吗?

四. 行为元范的一个基本分析

行为学完全知道:人的行为的最后目标,不容以任何绝对标准来检讨。最后的目标是些极据(ultimately given),纯粹是主观的,各人不同,而且在同一个人的一生中,也随时期的不同而有变动。行为学和经济学只研讨行为人为达成他所选的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它们对于像“奢侈放纵与克苦节俭究竟是哪一种行为好呢”这一类的问题,不表示任何意见。它们只研讨行为人所采的手段,是否适于达成他们所要达成的目标。

经济学处理实实在在的人、脆弱而会犯错的人,并不处理只有像神那样的全知而完善的理想中的存在。

1. 手段与目的

  • 一个行动寻求的结果,我们称为什么?它所解除的是什么?
  • 什么是手段?一件事物与一个手段的区别是什么?

事物(东西)处于外在世界,通过人的心灵和心灵所衍生的人的行为之运作,成为手段,手段不在既定的宇宙中。

A means is what serves to the attainment of any end, goal, or aim. Means are not in the given universe; in this universe there exist only things. A thing becomes a means when human reason plans to employ it for the attainment of some end and human action really employs it for this purpose.

  • 经济学研究什么?

科学的技术学和治疗学的任务,是在探究它们各自部门的错误。经济学的任务是在揭发社会行为部门的错误学说。

如果人们不遵从科学的忠告,而固执他们错误的偏见,那么这些谬见是实在的,必须就其实在来处理。经济学家认为,外汇管制不适于达到采行此政策的人们所想达到的目的。可是,如果舆论不放弃它的误想,而政府终于采用了外汇管制,则事态的发展就如此决定了。

  • 为什么手段必然受到限制?

手段必然是有限的,也即相对于人们想利用它们的用处而言,它们是稀少的。否则就不会有关于手段的任何行为。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方,也就没有任何行为。

Praxeology only focus on the means rather than the ends. The means is finite and ends is infinite. So it’s a vain to research on the ends.

  • 哪些商品是人的行动的目标?
  • 哪些商品被定义为“消费性商品”?
  • 哪些商品被定义为“生产性商品”?

在习惯上:

我们将目的(ends)叫做最终财货(the ultimate goods),把手段(means)叫做财货(goods)。

财货(goods)又被分为经济财(economic goods)和自由财(free goods),经济财又被分为消费财(consumer goods or goods in first order,也叫做第一次财货)和生产财(producer’s goods or factors of production or goods of a remoter or higher order,生产要素或较高级财货)。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无须经济使用的东西,它们叫做自由财。

可以直接满足人的欲望而无须其他经济财的合作者,叫做消费财或第一级的财货。

手段,在其与其他财货合作时,始能间接满足欲望,这叫做生产财或生产要素,或者叫做较远级的或较高级的财货。

比如食物、衣服、电子产品等叫做消费财,生产的原材料或者生产机器这种叫做生产财,空气、阳光和海水等被看作自由财。

  • 哪些商品被称为服务?

An economic good does not necessarily have to be embodied in a tangible thing. Nonmaterial economic goods are called services.

经济财货不一定是一种具体的东西。非物质的经济财就叫做“劳务”。

2. 价值等级

  • 价值等级如何表现出来?在人的行动学中,我们关于一个行动者价值等级的知识是怎么来的?

这个价値等级或欲望等级只是在行为的实现中表现出来。离开了各个人的实际行为,就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値等级或欲望等级。关于这种等级的知识,其唯一的来源是对于人的行为之观察。每一种行为总是完全符合价値等级或欲望等级的,因为这些等级不过是解释人的行为的一个工具而已。

3. 需求等级

  • 摆在第一位置的行动目标是什么?

尽管有许多是相反的说法,绝大多数的人总是以物质生活的改善为第一目的。他们需求更多、更好的食物、更好的住屋和衣着,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舒适。

4. 作为交换的行动

  • 什么是行动?

Action is an attempt to substitute a more satisfactory state of affairs for a less satisfactory one.

尝试获取更好境况的尝试

  • 如何定义交换?

We call such a willfully induced alteration an exchange.

这样的意愿叫做交换

  • 什么是成本?

不大喜欢的情况交换较喜欢的情况。放弃前者取得后者。前者之被放弃,是为取得后者所付的代价。所付的代价也叫做成本(cost)。成本等于附着在那份必须放弃的满足値上。

  • 什么是利润?

代价的价値(所付的成本)与达成的目的的价値,其间的差叫做利得(gain)、或利润(profit)、或净收益(net yield)。利润,在这个原始的意义下是纯主观的,它是行为人的幸福之增加,它是既不能量也不能衡的一个心理现象。不愉快的感觉有时消除得较多,有时消除得较少:但是,一个满足超过另一个满足究竟超过多少,那只有凭感觉,没有客观的方法来判定,价値判断无关乎计量,它只是程度的排列、分等级。它只能以序数,不能以基数来表示。

  • 为什么说基数方法是错的?

说到价値的计算,等于白说。计算,只有利用基数(cardinal number)才可能。两种事态的评价,其间之差异完全是心理的、个人的。它不能投射到外界。它只能由当事人感觉到,不能传递给别人。它是心理方面的一种强度。

  • 当行动不能实现寻求的目的时会发生什么?

行为也常常达不到目的。如果行为的结果,虽然不及所希求的目的,但比事前的情况较佳,那么,这还是有利(profit),尽管不及所希望的利。但是,行为的结果,有时也会比行为所要变更的情况更坏。这时,对于结果的评値与所已支付的成本的评値,两者之间的差就叫做损失。

五. 时间

1. 作为人的行动学因素的时间

  • 什么使得思考本身成为行动?
  • 逻辑体系与行动学体系的区别是什么?

行为学体系是先验和推理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与逻辑体系有类似之处,它们都是超越时间的。

变”是它的诸元素之一。“较快”和“较缓”,“原因”和“结果”这些概念,是它的构成份。原先与后果是行为学推理的基本概念。事情的结局之不可改变,也是它的基本概念。

2. 过去、现在与未来

  • 为什么行动必然指向未来?

行为总是趋向将来的:它本质上必然是为一个较好的将来而计划、而行为。它的目的在于,使将来的一些情况比没有行为的干预而形成的情况更好些。

  • 人怎样意识到时间概念?

无论如何,行为只能影响将来,决不影响现在,现在只是无限小的一刹那,一下子就沉没在过去。一个人当他计划把一个较不满意的现状,变到较满意的将来情况的时候,就察觉到时间。

  • 对于行动人而言,“现在”起到什么作用?

作为绵延的现在,是给行为提供的那些条件和机会的连续。

3. 时间的经济化

  • 时间与经济商商品有什么相通之处?

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他必须像对待其他有限资源一样对待它。

  • 时间与经济商商品有什么区别?

时间总是有限的,经济财对于个人来说虽然可能是无限的。

4. 行动之间的时序关系

  • “较快与较缓”是什么意思?
  • 昨天的目标会以什么方式(若有的话)服务于今天的行动?
  • “假如 A 优于 B,B 优于 C,则逻辑上讲 A 优于 C”的论证错在哪里?

价值判断不是不变的,可能随着时间变化。

  • 一贯性的逻辑概念与一贯性的行动学概念有什么区别?

逻辑的一贯概念 —— 没有矛盾,行为学的一贯概念 —— 关注于某些不变的原则

  • 执著如何与理性相区别?请举几个例子。

constancy and rationality

Only in one respect can acting be constant: in preferring the more valuable to the less valuable.

比如股市投机者会根据市况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并适应自己对价格的判断。

  • 为什么米塞斯使用股票市场投机的例子?他试图证明什么?

六. 不确定

1. 不确定性与行动

行为学不断言人的行为是否是自由的,我们只是证实如下事实:我们不知道如何用自然科学的一些方法来解答 “为什么人要这样行为,而不是那样行为” 这个问题。

  • 在行动领域中,不确定性的作用是什么?

是否存在真的不确定是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这里不做深入讨论。行为学 断定 无法用自然科学的内容对人的行为做出精准预测,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可以放弃对行为预测的尝试,这也确定了行为学研究的边界。

  • 行动是否总在冒险?为什么?

每一个行为都涉及一个未知的未来,行为人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行为总是存在冒险。

2. 或然性的意义

  • 为什么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提到或然率统计时,使用“数学的真正耻辱”这个表达?

庞德提倡将社会科学建立在类似于物理学的定律和数学模型之上。然而,密尔对这一观点持批评态度的原因有几个:

  1. 复杂性和多样性: 社会现象通常非常复杂,涉及到众多的变量和因素,而这些变量很难被简化为可以用数学模型精确描述的形式。社会科学中的现象通常涉及到人的行为、信仰、文化等多个层面,这些很难被简单地归纳为数学公式。
  2. 价值判断和主观性: 社会科学中经常涉及到价值判断和主观因素,而这些因素很难通过客观的数学模型来准确捕捉。人类行为的驱动因素往往涉及到主观的信仰、文化、价值观等,这些难以用数学形式来完全表达。
  3. 社会变迁和不确定性: 社会是动态变化的,而且往往是不确定的。社会科学中的现象不同于自然科学中的恒定规律,而是受到社会变迁、历史演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不确定性难以用数学模型来精确捕捉。
  4. 个体差异: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思想、经验和背景。社会科学中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使得用统一的数学模型来描述所有人的行为变得复杂。

3. 类的或然率

  • 类的或然率的定义是什么?

有些数据或知识只能从整体把握,对于个体是无法推定的。

  • 从或然率统计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补充信息?
  • 保险业与赌搏有什么区别?

保险业中的概率适用于整体,而赌博适用于个体。

  • 保险属于类的或然率的领域吗?为什么?

属于,保险业处理全体的动态。

4. 案由或然率

  • 案由或然率的定义是什么?

Case probability means: We know, with regard to a particular event, some of the factors which determine its outcome; but there are other determining factors about which we know nothing.

个案或然率的意思是:关于某件事情,我们知道其结果的某些决定因素,但是其他决定因素我们不知道。

  • 类的或然率及案由或然率的区别是什么?

Case probability has nothing in common with class probability but the incompleteness of our knowledge. In every other regard the two are entirely different.

  • 运气、赌搏、投机及冒险的区别是什么?

5. 案由或然率的量估

  • 为什么类的或然率对于数的估值开放?

  • 为什么对于案由或然率的问题,理解是重要的?

6. 打赌、赌搏和竞技

  • 打赌与赌搏有什么区别?赌搏如何成为打赌?

打赌(bet):仅凭自己对于事物的了解程度,对结果进行预测,与另以外一个人赌一个东西。

赌博(Gambling):凭借自己对于事物的全面了解,对结果进行预测,而与另一个人赌钱或其他东西。

  • 打赌是一个行动吗?赌搏是一个行动吗?

既可以是行动,也可以是目的。

  • 心理学家为什么容易混淆竞技与竞争?

竞技的特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团体的敌对。在一个分工社会中的商业行为,是要和这个社会的份子合作的。一旦他们之间彼此敌对,这个社会就会趋向于解体。

竞争者的目的是要在合作的制度里面有卓越优异的成就。竞争的功用是使社会的每一份子能够为全社会或社会所有其他份子提供最好的服务。竞争是为各行各业挑选干才的方法。凡是有社会合作的地方,必定有各种不同的选择。只有在独裁者指派各人的各种工作,而那些被指派工作的人们并非凭自己的才德和利益来帮助这个独裁者的地方,才没有竞争。

  • 为什么说用军事术语描述商业运作是不合适的?

7. 人的行动学的预测

  • 在行动学的知识帮助下能够预测什么?

可以帮助人们预测行为方式的结果,但是这样的预测不会涉及到量的方面。

  • 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的区别是什么?

对于经济问题作量的研究,其基本缺点在于忽视了这个事实:在所谓经济计量之间,没有固定的关系。对于各种货物的评价以及它们之间交换率的形成,既非一成不变的,也非连续不断的。每个新的事实都会使整个价格结构重新调整。了解,可以接近未来情况的预测这个问题,因为了解是靠试图把握有关的人们内心中所想的是什么。我们可以说,这个方法是不能叫人满意的,实证论者也会轻蔑它。但是这样任意的判断,不应该、也不会掩蔽这个事实:了解是处理未来情况之不确定的唯一可能的方法。

七. 在这个世界里面的行为

1. 边际效用法则

  • 行动只能通过序数表达。但量化的事实是如何牵涉进来的?

行为分类,也分级:最初,只知道序数(ordinal numbers),而不知道基数(cardinal numbers)。但是,行为人必须调整其行为以求适应的这个外在世界,是一个属于量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原因与结果之间有量的关系存在。

  • 从人的行动学视角,什么意味着选择?

边际效用法则蕴含在人的行为中。

人,对于非常不同的满足状态以及得到这些满足的手段,加以评値的时候,总是把所有的事物安排在“一个”等级表,而且在这些事物里面,只看出它们对于他自己的满足的相关联。从食物得到的满足,与从艺术品的欣赏后得到满足,在行为人的判断中,是一个较迫切的或较不迫切的需要;评値与行为把它们摆在一个等级表,这个等级表现出较强烈和较不强烈的需求。对于行为人而言,他所评値的,只是这些事物与他自己的福利相关联的程度,而不涉及其他。

  • 效用的定义是什么?

使得不适感消除的因素(causal relevance for the removal of felt uneasiness)

  • 主观的使用价值与客观的使用价值区别是什么?

客观意义的使用价值(use value in the objective sense),是指一物与它能使发生的效果之间的关系(the relation between a thing and the effect it has the capacity to bring about)。例如,人们说到煤的“热力”的时候,所指的就是客观的使用价値。主观的使用价值往往与真正的客观使用价值无关。有些事物之有主观的使用价值,是因为人们误信它们有发生他所想望的效果的能力。相反地,有些事物确能发生所想望的效果,但人们不认为它们有使用价値,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事实。

  • 怎样才能解决价值悖论?谁解决了个这个问题?

孟格尔(Carl Menger)、杰逢斯(William Stanly Jevons)和瓦拉斯(Leon Walras)提出了现代价值论。

人做决策只是在两个不能兼而有之的满足之间做选择,他不会像历史哲学家或伦理学家著书立说时那样下结论。

在做选择时,是有很多条件限制的,是在实际情况下。

  • 价格是源于主观的使用价值吗?

边际效用法则不是指的客观使用价値,而是指的主观使用价値。它不涉及某些东西引起一定效果的物理的或化学的性能,而只涉及那些东西与一个人自己所认为的福利的相关性。它不涉及某些东西的价値,而只涉及一个人认为从这些东西上面可得到的服务。

  • “总效用”对行动学来说是有意义的吗?

行为并不衡量效用或价値:它只在不可兼得的事物之间作选择。没有什么总效用或总价値(total utility or total value)这样的抽象问题。

  • 什么是边际效用所能解释,而总效用不能解释的?

例如一位孤立的人,有七条牛和七匹马,他对一匹马的估値可能高于对一条牛的估値,因而当他必须选择其一的时候,他宁可放弃一条牛而不放弃一匹马。但在同时同一个人,如果他必须在马的全部存量和牛的全部存量之间作一选择,他也许愿意保有那些牛而放弃那些马。

总效用与总价値这种概念,如果不是用在人们必须在几种总存量之间选择其一的场合,是没有意义的。金的本身与铁的本身究竟那个更有用、更有价値这个问题的提出,只有在一种场合是合理的,即:人类或孤立的那部份人类,必须在“所有的”金与“所有的”铁之间来选择其一的场合。

  • 人的行动学需要“需求等级”的概念吗?

欲望种类”这个概念完全是多余的。对于行为毫无意义。因而对于价値论也毫无意义。而且它还容易引起错误和混淆。概念与类别是心智的工具;它们只在利用它们的那些理论脉络中才具有意义。为着确认这样的分类对于价値毫无用处,而又把不同的欲望安排于“欲望种类”,这是荒谬的。

  • 为什么我们不能比较不同人的价值?

各人对于事物的估値,千差百异,彼此之间除用武断的方法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方法可作比较。

  •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的伯努利(Bernoulli)方法有什么样的缺陷?

他不了解在这个问题上面我们所能够讲的只是:随着所得增加,每个新增额是用来满足较所得增加前已经满足的最不迫切的欲望更不迫切的欲望。他不了解在估値、选择、和行为中决没有什么可衡量、可相等的,只有等级之差,也即取和舍。

2. 报酬律

  • 为什么一个配方不被视为经济商品?

像这种配方以及因果关系的知识,它的生产力是用之不竭的,在生产过程中这种知识的性能不会有任何损耗,所以它不是经济财。

行为人绝不会要在已知处方的使用价值和其他有用的东西之间加以选择。

  • 报酬律的定义是什么?我们能否认为它是先验为真的?

报酬律(the law of returns)是这样讲的:就较高级经济财(生产财)的组合而言,有一最适的境况。如果我们违离这个最适的境况,只将要素之一增加,其结果或者是产出量根本不增加,或者是不和那个要素同比率地增加。这个法则,如上所述,隐含在这个事实中:任何经济财所引起的后果在量的方面的确定,是它之所以为经济财的必要条件。

报酬律(通常叫做报酬递减律)教给我们的,也只是这样的一个最适的组合。还有一些其他问题是报酬律所未解答的,那只能凭经验来解决。

  • 报酬律有助于解决什么问题?

帮助各个行业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率。

3. 作为一种手段的人类行动

  • 为什么劳动就其本身不是目的?劳动是经济商品吗?

把人生的生理功能和表现当作手段来雇用,就叫做劳动。至于人的潜能与生命过程的开展而非用以达成外在的目的,只是本人生理上的活动,那就不是劳动;而只是生活。人之工作,是在使用他的力量和智能,作为消除不适之感的手段,是在以有目的地利用他的生命力,来取代自然的无所忧虑的消遣。劳动是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

  • 在工作与闲暇之间存在什么联系?为什么工作具有负效用?

according to Mises, labor is “the employment of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manifestations of human life as a means”, whereas leisure is the absence of labor. Alternatively, we could define leisure as the employment of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manifestations of human life as an end. This means that leisure is not only the act of “doing nothing,” but the use of one’s body for consumption, rather than production.

The expenditure of labor is deemed painful. Not to work is considered a state of affairs more satisfactory than working. Leisure is, other things being equal, preferred to travail. People work only when they value the return of labor higher than the decrease in satisfaction brought about by the curtailment of leisure. To work involves disutility.

  • 闲暇是经济商品吗?对闲暇我们可以适用边际效用法则吗?

We can express this fact also in calling the attainment of leisure an end of purposeful activity, or an economic good of the first order.

把闲暇的取得叫做有意活动的一个目的,或第一级的经济财。用这个比较牵强的名词,为的是我们必须把闲暇和任何其他经济财一样地从边际效用方面来看。

我们的结论必须是:第一个单位的闲暇所满足的欲望比第二个单位所满足的更迫切,第二个单位的闲暇所满足的欲望比第三个单位所满足的更迫切,以后以此类推。反过来说,工人所感觉到的劳动负效用,随着劳动量之增加而超比例地增加。

  • 我们如何解释工作时长减少的趋势?

人们都乐于满足,而对事物的估值都是基于那些事物的效用。

人们之所以愿意劳动,只有在它的收益比闲暇的享受更为迫切的。

  • 与人的劳动相联系的“非特殊性”是什么意思?
  • 为什么据米塞所说只有在短期当中才会有专门人才缺乏的现象?
  • 什么条件下会有充足的劳动?
  • 劳动较物质生产要素更稀缺吗?这对于市场社会意味着什么?
  • 天才是可替代的吗?

天才无可替代,因为除了他自己,谁也没有支付这项成功的成本。

4. 生产

  • 将劳动的雇佣及物质生产资料的雇佣区别开来,犯下了怎样的错误?
  • 为什么说生产是由人的理性引导的心智现象?

第二篇 社会框架中的行动

八. 人类社会

1. 人类之合作

  • 社会是什么?
  • 社会可以行动吗?
  • 根据米塞斯,合作和社会如何产生?劳动分工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2. 对整体主义和形而上学之社会观的批判

  • 个人为什么以及在哪些条件下用协作的行动代替孤立的行动?这一点如何与整体主义的学说相对立?
  • 为什么说社会是人的行动的产物?
  • 社会是被人设计出来的吗?
  • 形形色色的集体主义思想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 米塞斯关于无政府主义的概念是什么?
  • 依据米塞斯所说,民主的作用是什么?他是怎么看待大多数人的?
  • 米塞斯对于国家的定义,与社会主义者有什么不同?

3. 分工

  • 为什么劳动分工比孤立状态更富生产效率?

每个人天赋不同,自然赋予的生产机会和效率也不同,有些事情必须要合作

4. 李嘉图的协作法则

  • 关于劳动分工,协作法则表明了什么?

如果分工下的劳动,比孤立的劳动生产力更大,如果人可以认识到这个现实,则人的行为就趋向于合作。

  • 协作法则与比较成本法则有什么区别?
  • 协作法则怎样与自由贸易相联系?
  • 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怎样影响李嘉图法则?

5. 分工的效果

  • 劳动分工强化了人的先天差异,为什么?

6. 社会中的个人

  • 什么是人的自然状态?
  • 为什么说赞颂原始野蛮人的时光,是浪漫荒唐的念头?

7. 大社会

  • 为什么和平优于战争?
  • 社会关于人际互动所含的意思是什么?

8. 侵略与破坏的本能

  •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意思是什么?今天这个词还在使用吗?

有些人说:人是掠食的动物,天生的本能驱使他战斗、杀伐、破坏。创导非自然的人道主义使人脱离原始兽性的文明,曾经试图鎭压这些冲动和欲望。它使文明人成为颓废柔弱的人,以自己的动物性为耻,而把自己的堕落叫做眞正人性以为荣。为防止人类的更颓废,必须把他从文明的恶果中解救出来。

  • 是什么将人与动物相区别?

理知的行为是指:人,知道他不能满足他所有的冲动、欲望和嗜好,于是放弃那些他认为较不迫切的满足。为着不妨害社会合作的进行,人不得不抑制那些会阻碍社会制度之创建的欲望。当然,欲望的抑制,是痛苦的。但是,人有他的选择。他放弃了某些与社会生活不相容的满足,而优先满足那些只能在分工制度下所能满足的,或在分工制度下更可得到较大满足的欲望。他已经开始走向文明、社会合作、和财富之路。

  • 功利主义者是怎样证明了,合作对于“最有效率的”和“较无效率的”也是有利的?
  • 为什么功利主义者建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九. 观念的作用

1. 人的理性

  • 思考与行动之间有什么联系?
  • 为什么从来是个人在思考?
  • 什么是语言?为什么语言是重要的?
  • 是什么刺激了智力过程?

2. 世界观和意识形态

  • 世界观和意识形态之间有什么区别?
  • “关于超验性(transcendent)的一些观念和想象力,是最具个人性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 一个群体的繁荣只能以另一群体的牺牲为代价,这个信念为什么是错的?
  • 政党的定义是什么?
  • 什么是货币幻想狂?
  • 我们如何与错误作斗争?

3. 权力

  • 什么是权力?
  • 某个人的权力来自于什么?
  • 一个使用暴力压迫的政府,与一名恃强凌弱的匪徒之间有什么区别?
  • 少数人的统治可以持续吗?

4. 社会改良论与进步之理念

  • 进步与倒退的定义是什么?
  • 人常常犯错。这一点如何与民主相容?

十. 社会里的交换

1. 自给交换与人际交换

  • 自给交换与人际交换之间存在什么区别?
  • 交换是双赢局面吗?

2. 契约性约束和支配性约束

  • 为何契约意味着相互依存?
  • 一个国家是否意味着支配型组织?
  • 法治国家与福利国家有什么区别?

3. 计算的行动

  • 行动与非行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人决不能想像既非行为也非不行为的事象。每一种具体的行为都可以被划分到行为元范中。

  • 为什么经济计算如此重要?

人的一部分行为,如果具备了某些条件,是可以计算的。经济学在此基础上构建,关键点在与分清可计算的行为和不可计算的行为。

第三篇 经济计算

自由市场上的自发交换形成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价格,这些价格可以为社会所有成员提供直观的参照,让人能够在满足目的的各种不同手段之间计算;价格让人既发现自己的优势,也了解别人的意愿,在追求自利的同时兼顾别人的满足。正是在价格的指引下,个人的理性形成社会的理性,人类社会才能组织大规模社会生产和协作,增进所有成员的福利。

十一. 无需计算的评价

1. 手段的分级

  • 手段的分级是如何类似与目的的分级?

手段的分级像目的的分级一样,是一个甲优于乙的过程,涉及取与舍。

2. 价值和价格原论的直接交换虚构

  • 为什么说货币价格的使用对运用经济计算是必要的?

货币价格是经济计算的唯一工具,从行为学的角度来说,因为这是大家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仅仅因为如此,人们可以用货币价格进行经济计算。

这里经济计算被局限于在个人,对于整体经济计算不适用。

  • 为什么在分析货币经济之前,经济学家首先要解释直接的物物交换?

使用直接交换+货币中立论的方式,可以构建一套定理来解释经济系统的事情。如果这个理论一经完成,则要再作的唯一事情,就是“简简单单地”把货币的说法挿进关于直接交换的一些定理当中。

  • 对直接交换的欠妥考察会产生哪两个根本错误?理解货币及货币对交换的影响,其后果是什么?

错误1:关于“自然利率”与“货币利率”的研究成为风尚,商业循环的货币理论占优势。

错误2:粗心地使用直接交换市场。

  • 货币是中性的吗?

不是中性的,货币也应被看作一种特殊的商品。

  • 交换是否意味着涉及的商品或服务是等价的?

如果一个人拿两磅牛油换得一件衬衣,对于这笔交换,我们所可以说的只是:他——在这交换的时刻和当时的情况下——愿意放弃两磅牛油取得一件衬衣。的的确确,每一取舍行为必含有一定的心理感觉的强度。渴望取得某一目的物,其强度是有等级的,这个强度决定了成功的行为带给行为人的心理利润(psychic profit)。但是,心理的量只能感觉到,那完全是属于个人的。它的强度不是语言文字所可表达出来,因而没有方法可以叫别人知道。

  • 我们能否测量价值?

就逻辑的意义讲、就认识论的意义讲、就心理学的意义讲,以及就行为学的意义讲,都只有一个取舍型,价值无法衡量。

货物价値之没有衡量的尺度,正如同性爱、友谊、同情、美感之没有标准,没有尺度。

  • 对于各单位的同质供给物的评价,我们能说什么?

我们没有方法可以建构一个价値单位。让我们记着:同质的两个单位供给,必然是受到不同的评値。赋与n次单位的价値低于赋与n-1次单位的价値。

  • 古典学说以什么方式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基础?

“在一个奠基于生产手段归公的社会,经济管理的合理秩序是可能的”这个幻想,其渊源是古典经济学家的价値论:其所以持久不灭,是由于许多现代经济学家没有把主观主义者的理论彻底一贯地思考到最后结论,所以社会主义的一些乌托邦就因为这些思想派别的缺陷而兴起、而保持,这些思想是马克斯门徒们斥之为“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阶级利益的一个意理的烟幕”。

3. 经济计算问题

  • 行动人消除不适之感,会有不同的选择和计划。为什么说货币价格对于这些选择和计划的评价和比较是必要的?

货币成为经济计算的工具。这不是货币的个别功能。货币不是别的,只是普遍使用的交易媒介,只因为货币是大家接受的交易媒介,因为大多数财货与劳务可以在市场对货币买卖,而且,仅仅因为如此,人们能够用货币价格来计算。货币对各种财货和劳务的交换比率——过去的市场所确立的以及预期中未来的市场所将确立的——是经济计划的心智工具。

  • 经济数量是否意味着货币价格?

在没有货币价格的地方,决不会有经济数量这样的东西。在外在的世界中,只有各种因果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这里,我们没有方法可以找出怎样的行为最有助于消除不适之感。

4. 经济计算与市场

  • 为什么交换比率不停地波动?

在数字上,同样的比率可能再出现,但是,我们不能确定它是否会眞的再出现。如果眞的再出现了,我们还是不能确信,这个相同的结果一定是由于原来的环境还存在,或由于回复到原来的环境,而不是由于一些物价决定因素发生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互激互荡的作用。行为人在经济计算中所使用的一些“数”,不涉及被衡量的量,只涉及预期中的未来市场上会发生的一些交换率。只有这些交换率,是一切行为的目标,只有这些交换率对于行为人是重要的。

  • 为什么经济计算与未来行动预期结果的估计紧密相关?

行为人作经济计算所想完成的工作,是靠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以确定行为的结果。经济计算或者是估计未来行为的可能结果,或者是认淸过去行为已然的结果,对未来进行心理预测。

  • 对于人的行动而言,经济计算有何意义?经济计算的概念是怎样与“计量经济科学”有关?

我们不拟处理“经济计量学”这个问题,但要分析行为人在计划行为时,利用定量概念的那种心理过程。凡是行为总是想影响未来的情况,经济计算总是对着未来的。行为当然也会考虑到过去的事情和过去的交换率,可是,它之所以如此,是为将来的行为作安排。

十二. 经济计算的范围

1. 货币记录的特征

  • 我们盯着过去的价格就能预测未来价格吗?

重实际的人所注意的是未来的价格,即使仅是最近的将来——后一小时、第二天、或下一个月的价格。至于过去的价格,对于他只是一个帮助,帮助他预测未来的价格。他特别关切未来的价格,不只是在于对于计划行为的可能结果作预计,也同样地在于想确定过去的一些交易的成果。

  • 为什么商人用于计划未来交易的经济计算,与那些服务其他目的的经济事实的计算之间,需要区分开来?
  • 经济计算能扩展我们关于未来的信息吗?

把人的知识推展到未来的情况,这不是经济计算的任务。它的任务是要尽可能地调整人的行为,使其适应他现在的关于将来欲望满足的意见。为着这个目的,行为人需要一个计算方法,而计算必须有一个共同标准来统驭所有的项目。这个经济计算的共同标准就是货币。

2. 经济计算的局限

  • 经济计算的条件是什么?

经济计算不能包括那些不用货币来买卖的东西。

有些东西不是可以出卖的,取得这些东西所要牺牲的不是货币或货币的价値。想把自己训练成有大作为的人物的人,必须用许多方法,其中有些是要花费金钱的。但是,也有些绝不可少的东西不是金钱所可购买的。气节、德行、荣誉心,以及精力、健康,乃至生活本身,在作为手段和作为目的的行为中,都有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东西都不在经济计算之列。

  • 那些未进入会计与计算事务的事物,是如何被评值及考虑的?

但是,这一切一切丝毫也不损害经济计算的有用性。那些不列入会计项目或计算范围的东西,或者是些目的,或者是些第一级的财货。为充份认识它们,不需要有何计算。行为人在作他的选择时所要做的事情,只是把那些选择的事物与取得或保持它们的总成本加以比较。

  • 为什么计算国民收入或国民财富是无意义的?

用金钱价格来确定一些人的所得或财富总额,这是可能的。但是,要计算国民所得或国民财富,那就毫无意义。只要我们一触及异于在市场社会行为的人的理知的考虑,我们就不能借助于金钱的计算方法。

3. 价格的可变性

  • 为什么说价格稳定的观点是谬误的?为什么它如此流行?

旧想法的残余或自私自利心,都不能解释物价安定这个流行的观念。它的根源是在这个事实:关于社会关系的那些观念,已依照自然科学的模型而建构。那些志在把社会科学依照物理学或生理学的模型而创建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已惯于用那些久已流行的错误想法来想社会问题。

4. 稳定化

  • 在一个变化不居的世界中,为什么说稳定化的概念是无用的?

安定计划所要达成的安定,是一个空虚而又矛盾的想法。行为的动力,也即改善生活情况的冲动,是人的天性。人的本身时时刻刻都在变,他的评値、意志、和行为,也随着他在变。在行为的范围内,没有什么永久不变的事情。在这不停的变动中,除掉行为的一些先验元范是永恒的以外,没有任何固定的要点。

  • 为什么说通过随时比较各篮子商品来定义指数的方法是毫无意义的?考虑这些商品的技术特征,存在着什么障碍?假如没有这些障碍,这个方法是否可能实现?

如果这位主妇和她想像的篮子是不变的要素,如果这个篮子总是装着同类的货物,而且每类的数量也总是一样,如果在这个家庭生活中,货物购买的种类和数量,总是像这一样的分配,那么,安定政策的目标完全是对的。但是,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中,上述的那些条件一个也不存在。

  • 假设货币购买力变动,为什么其他事物不会依然如故?

货币购买力的变动一定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程度影响到各种货物的价格;它们终于会引起需求与供给的变动、生产与消费的变动。隐含在“物价水准”(level of prices)这个不妥的名词里面的那个想法——其他事物不变,所有的货物会上升或下降——是站不住的。如果货币购买力变动,则其他事物不会依然如故。

  • 人的行动意味着变化吗?为什么?

人的行为,引发变动。凡是有人的行为的场合,就没有安定,而只有不断的变动。历史过程是一些变动的连续。人力不能停止它,不能造就一个安定时期,而在这个时期当中,一切历史都变成静止的状态。人的天性,是努力于改善,是提出新的想法,是按照新的想法来重新安排他的生活。

5. 稳定化理念的根源

  • “经济计算需要的是一个其功能不会因政府干预而损害的货币制度”是什么意思?

为增加政府的支付能力,或为暂时降低利率,而增加货币流动量的那些作为,都是对于币制的騒扰而破坏经济计算的。货币政策的第一目标,应该是防止政府从事通货膨胀,防止它鼓励银行扩张信用。但是,这个目标与那暧昧的、矛盾的安定购买力的目标,绝不一样。

  • 公债的问题是什么?

至于长期的公债与准公债(semipublic credit),是市场社会的架构里面一个陌生的干扰因素。它的设立是一个想超越人力的限制而终归无效的企图,企图创立一个免于人世的变化不测而永恒安定的轨道。

  • 公债的利息是如何支付的?

只有用课税这个方法才可以履行契约的偿付义务。这种作法,是政府要人民对它过去所浪费的钱负起偿付的责任。人民所纳的税是没有补偿的,政府机关对人民没有提供任何现在的服务。

十三. 作为一种行动工具的货币计算

1. 作为一种思想方法的经济计算

  • 经济计算可以扩展我们对未来的信息吗?

2. 经济计算与人的行动科学

  • 什么是格雷欣法则?

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或银子(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 什么是货币数量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的。货币数量增加,物价随之正比上涨,而货币价值则随之反比下降。反之则相反。

第四篇 市场社会的交换学或经济学

十四. 交换学的范围和方法

1. 交换学问题的界定

  • 经济学如何分类行动?
  • 交换学的研究领域是什么?

交换学的主题是一切市场现象,包括他们的一切根源、一切分支和一切后果。

  • 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应该探究什么?

经济学主要地是在于分析“巿场上交换的财货和劳务的”货币价格之决定。为完成这个工作,那就必须从人的行为概括理论开始。而且,不只是要研究市场现象,还要同样地研究假设的一个孤立的人的行为和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

  • 稀缺性是如何影响人的行动的?

如果我们能为我们的子孙造就这样一个世界,那些受赐的子孙将会体验他们的思考力之退化而渐渐变得不成其为人。因为理知的基本任务是要对抗自然加给人类的限制,是要和“稀少”抗争。行为和思想的人,是“稀少”世界的产物。在这个世界里面,凡是可得到的福利,都是辛劳和困苦的奖品,都是通常所说的“经济”行为的奖品。

2. 假构法

  • 为什么在行动学当中我们必须利用假构?

3. 纯粹市场经济

  • 市场能被制度性要素所妨碍吗?
  • 在什么意义上,我们说人总是寻求利润最大化?
  • 公平或不公平一词暗含着价值判断吗?
  • 纯粹的市场经济存在吗?这个答案是否影响到经济学的处理?

4. 自给自足的经济

  • 为什么经济学必须研究孤立的经济行动人的状况?

5. 静止状态和稳态循环的经济

  • 什么是静止常态?为什么它不是假构?
  • 什么是最终静止状态?
  • 什么将市场价格和最终价格区分开来?
  • 什么将最终状态和稳态循环经济区分开来?
  • 什么是整个市场体系的驱动力?
  • 为什么在一个没有交换的世界中持有现金是不必要的?
  • 为什么米塞斯所称的数学方法不适于传递任何知识?

6. 静态经济

  • 什么将静态经济与稳态循环经济区别开来?

7. 交换功能的统合

  • 在经济学中促进者的作用是什么?
  • 在静态经济中企业家的作用是什么?
  • 社会主义制度是否与静态经济的概念相容?它是有意义的吗?

十五. 市场

1. 市场经济的特征

  • 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生产手段私有(private ownership)的社会分工(division of labor)

每个人为他自己的利益而行为;但每人的行为在于满足自己的需要也同时满足别人的需要。

  • “市场是一个过程”是什么意思?

市场是一个过程,是由形形色色的个人,在分工合作下的行为之相激相荡而发动的。决定这个——不停地变动的——市场情况的力量,是这些人的价値判断,以及这些价值判断所指导的行为,每一时刻的市场情况就是那时的价格结构。

2. 资本品与资本

  • 资本、资本消费和储蓄的定义是什么?
  • 将资本概念与货币计算的背景分开,为什么是不可能的?
  • 什么是实物资本的概念?为什么说它是胡言乱语?

3. 资本主义

注释:“市场经济是分工制度下一种人为的行动方式。这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偶然的或人造的东西,从而可以被另一种模式取代。”

注释:“老之将至而金盘洗手的企业家和那些成功者的不肖之后,对挑战他们的财富和显赫社会地位的暴发户极其厌恶。”

4. 消费者主权

  • 谁是所生产的真正决定者?
  • 什么是企业家职能?
  • 对于投票权,政治民主和自由市场之间有什么区别?
  • 将大企业与王国比较为什么是绝对荒谬的?一家企业与一个政治主权国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注释:“企业家、资本家和农民都不得不自缚其手,都不得不遵照大众消费者的命令来运作其事业。”

5. 竞争

  • 生物竞争与社会竞争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 交换性的竞争是什么意思?它被限制在哪个领域?为什么说它是一个社会现象?
  • 什么是垄断的两层含义?每一层对于市场来说意义何在?
  • 为什么我们能安全地忽略垄断的存在,假如垄断价格没有产生?
  • 按照米塞斯的观点,什么是垄断价格?

6. 自由

  • 自由在自然界中可以找到吗?

在自然状态下没有所谓自由。自由这个名词不能有意义地用在自然状态下的任何现象。无论人做什么,他决不能摆脱自然界给他的限制。如果他想在行为上成功,他必须无条件服务一些自然法则,否则他的行为就得失败。

人不是生而自由的,他所可享有的自由是社会给他的。只有一些社会条件能造就一个轨道,让他在这个轨道的范围里享有自由。

  • 自由是如何与政府和市场经济相关联的?

市场经济给人的经济自由一经废除,所有的政治自由和人权法案都成为欺骗。

一个人按照自己的计划安排自己的生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他在这个程度内就是自由的。一个人,如其命运是决定于上级权威的计划,则他就不是自由的。

  • 据米塞斯所说,为什么社会主义学说——颠倒了自由这个词的起初含义——得以成功?

这些教条也能叫人相信,因为它们没有遇到过有力的批驳。有许多经济学家曾经揭发他们的严重谬见和矛盾。但是,一般福斯注意不到经济学的教义。这些教义封于那些小报和其他低级刊物的读者,过于繁重而吃不消。

  • 在“为自由而计划”的口号背后有什么混淆?

7. 财富与收入的不平等

  • 为了获得自由,有必要保障收入平等吗?

关于财富和所得的个人间的不平等,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自由不能与财富所得的平等相容。

  • 据米塞斯所说,强制什么时候是正当的?

No system of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can do without a method that makes individuals responsible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joint productive effort. If this responsibility is not brought about by the price structure of the market and the inequality of wealth and income it begets, it must be enforced by the methods of direct compulsion as practiced by the police.

8. 企业家的利润与亏损

  • 米塞斯为什么说,利润与亏损在初始意义上是心理现象?它们能被计量吗?为什么?
  • 生产的组合要素及最终产品对于企业家利润发挥了什么作用?
  • 企业家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生产要素价格提供给我们怎样的信息?
  • 企业家盈亏的最终来源是什么?

9. 进步经济中企业家的利润与亏损

  • 进步经济的定义是什么?
  • 为什么企业家利润总额之剩余,不是经济进步带来财富增加额的全部?
  • 谁从生产力增长中获益?
  • 我们是否不得不将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截然分开?
  • 全体企业家利润总额超过全体企业家损失的剩余是怎样产生的?
  • 谁对经济进步作出了贡献?
  • 在进步经济当中仍旧有企业家活动吗?为什么?
  • 什么说“不劳而获的收入”的社会主义概念是错误的?
  • 米塞斯对消费不足学说的驳斥是什么?

10. 促进者、管理者、技术人员和官僚

  • 企业家与经理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 复式簿记的特点是什么?
  • 官僚管理和利润管理的区别是什么?

注释: “在市场经济里所做的经济计算……使企业家得以免于陷 入过多的琐屑事务。”

11. 市场的选择过程

  • 为什么说所有权是一种责任?
  • 佯称“身无分文”的人们不可能升到富人及企业家的位置,为什么是不正确的?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 为什么工商管理学位不意味着企业家职业生涯的开始?

注释:“市场使人富有或贫穷,决定谁能管理大工厂,谁为他人擦洗地板,以及有多少人开采铜矿,多少人加入交响乐团。”

12. 个人与市场

  • “市场是一个社会体”如何理解?为什么干预政策对于“人性化”市场是不必要的?

市场现象是一个社会现象,是每个人行动所贡献的总结果。

每个人只是决定市场现象的那些复杂因素中的一小部分,所以认为自己是对的,要求别人的行为模式和自己一样,骂市场冷酷,不讲人道,要求政府控制市场毫无意义。

  • 米塞斯认为“生产者政策”与“消费者政策”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政府在 20 世纪采取的生产者政策的心理根源是什么?
  • 一个人向旅店老板要求十美元的故事教训是什么?

13. 商业宣传

  • 据米塞斯所说,广告的定义是什么?

消费者不是无所不知的。他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他可付最低的价格买到他所想要的东西。他甚至于常常不知道,怎么样的财货或劳务最有效地解除他所想解除的那种不适之感。他至多只熟习那些刚刚过去的市场情况,而以这点知识作基础来安排他的计划。向他提供关于市场实际情形之信息的,是商业宣传的任务。

  • 广告是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广告是否与行动学有关?

商业宣传必然是吵吵闹闹的。它的目的是在引起迟钝的人注意,是在激发潜在的欲望,是在怂恿人们舍旧从新。为着达到目的,广告一定要适应它所要引发的那些人的心情而调整。它必须投合他们的胃口,使用他们的特殊语言

  • 为什么商业宣传和政治宣传本质上不同?

在经验不能告诉我们任何东西的地方,情形完全不一样。宗教的、形而上的、以及政治的宣传,既不能靠经验来证贲,也不能靠经验来证妄。关于来生和神的事情,是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们不能经验的。

  • “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如何理解?

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当你一开始限制它的时候,你就走上了下坡路而难于停止了。如果你指派政府证明香水牙膏的广告是忠实的,你就不能反对它干预一些更重要的宗教的、哲学的、和社会意理的事情。

  • 广告成本是否构成产品成本的一部分?

广告费是生产成本总帐中的一部份。商人如果认为花费做广告可以增加他的净收入,他才做广告。在这一点上,广告费和其他的生产成本没有什么不同。

14. “国民经济”

  • “国民经济”的定义是什么?
  • “公共物品先于私人物品”是什么意思?
  • “生存空间”的含义是什么?
  • “国民经济”能否与自由市场相容?
  • 在何种情况下,“国民经济”能够实现?

十六. 价格

1. 定价过程

  • 关于交易各方所赋予的价值,每一次交易意味着什么?

  • 为什么完美信息的概念无助于价格的解释?

在一个经济制度里面,如果每个行为者具有同程度的洞察力,能够正确地看到市场情况,则物价适应每一变动的调整,将会一举达成。但是像这样的一致,是不可想像的事情。交换学所讨论的市场,其中的人们对于一切变化的了解是彼此不同的,而且,即令他们有了同样的信息,彼此的评价也不一样。

  • 人人不平等对于理解市场过程有多重要?

如果每个行为者具有同程度的洞察力,能够正确地看到市场情况,则物价适应每一变动的调整,将会一举达成。但是像这样的一致,是不可想像的事情。交换学所讨论的市场,其中的人们对于一切变化的了解是彼此不同的,而且,即令他们有了同样的信息,彼此的评价也不一样。

  • 哪些人是市场过程的驱动力?他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市场过程的推动力不是消费者或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而是一些企业家。这些企业家的目标是利用价格差异来谋取利润。

企业家接近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通过竞争将这些要素的价格抬高。这是因为他们的活动使得这些生产要素的价格趋近于对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同时,企业家的竞争也会将消费财的价格压低,使其趋近于整体供给量可以销售的水平。这有助于满足市场上的需求。

竞争是推动力的关键要素,它通过企业家的追求利润的竞争,调整了生产要素和消费财的价格,以满足市场需求。

  • 企业家是否将最终价格或均衡价格列入考虑?

注释:“交换学吿诉我们:企业家的活动能够消除那些非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造成的价格差异。”

2. 评价与估价

  • 什么是决定价格的最终因素?

The ultimate source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prices is the value judgments of the consumers. Prices are the outcome of the valuation preferring a to b. They are social phenomena as they are brought about by the interplay of the valuations of all individuals participating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 估价与评价有什么区别?

Valuation: This involves making value judgments that express differences in value. Valuation is subjective and reflects an individual’s assessment of the importance or worth of different means for alleviating uneasiness.

Appraisement: This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anticipating future market prices or the amount of money required to purchase a specific commodity. It is not influenced by the subjective valuation of the person conducting the appraisement. The focus is on objectively predicting the prices that the market will determine.

  • “公平价格”的概念科学吗?

3. 高阶商品的价格

  • 高阶商品的价格是如何由初阶或低阶商品的所决定?
  • 高阶商品的定价过程是否包含与主观价值的联系?

较高级财货的价格,最后是决定于第一级或最低级财货——消费财——的价格。因为这种依赖的关系,它们最后决定于市场社会所有份子的主观评値。但是,重要的是我们要了解:我们面对的是些价格的关联,而不是些评値的关联。生产要素的价格受限于消费财的价格。生产要素是参照产品的价格估价的,它们的价格从这种估价上面出现。从第一级财货推转到较髙级财货的不是评値,而是估价。消费财的价格引起那些终于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行为。生产要素的价格主要地只与消费财的价格相关联。至于与个人们的评値,它们只间接地发生关联,也即经由消费财(利用它们而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格而发生关联。

市场决定消费财的价格,它也以同样的方法决定生产要素的价格。市场程序是一些有意努力于解除不适之感的人们的行为之相互作为。我们不可能想到市场程序而不涉及发动市场运作的人。我们不能讨论消费财的市场而不管消费者的行为。我们也不能讨论高级财货的市场而不管企业家的行为和“货币使用是他们交易中不可少的”这一事实。在市场运作中,没有什么是自动的,或机械的。志在利润的企业家,像拍卖中的叫价者,在那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把他们的土地、资本财、和劳动拿来出卖。企业家相互间为要胜过别人,一步一歩地把价格叫高。他的叫价,最高方面受限于他们预期中的未来的产品价格,最低方面受限于足以把生产要素从竞争对方的手中抢来。

生产的情况有时不能让消费者以最低的代价得到最大的满足,企业家可以防止这种情况继续保持下去。所有的人都想让自己的欲望得到最大满足,在这个意义下,他们尽可能地追求利得。发起人、投机者、和企业家和其他的人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仅仅是在智力和活力方面比一般人优越。在物质进步的路程上,他们是领导者。他们首先懂得在“做了的”与“可做的”之间有差异。他们猜测消费者将会喜欢什么而为之供应。因此,他们把某些生产要素的价格叫高了,而把另一些要素的价格压低了(由于他们减少这些要素的需求)。在他们以那些能赚得最高利润的消费财供给市场的时候,它们的价格就趋向于跌落,这个趋势是他们的这一行为创造出来的。他们减少那些不能赚得理想利润的消费财的产量的时候,那些消费财的价格就趋向于上升,这一趋势也是他们创造出来的。所有这些转变,不停地发生,只有在那想像的均匀轮转的经济和静态均衡的情况下才会停止。

  • 我们要将哪种方法归功于高森、孟格尔和庞巴维克?
  • 为什么谈论评价或价值的加总是荒谬的?

价値总额的说法是荒唐的。我们说,赋与产品的价値,等于互补的生产要素全部集合体的价値(闻于时间偏好这一因素暂置不理),这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说,赋与产品的价値等于赋与各种互补的生产要素的价値之“总额”,那就荒谬了。

  • 为什么过去的价格不会影响未来的价格?

企业家决不会不考虑到预料的变动而迳把这些价格纳入他们的计算中。这些刚刚过去的价格对于他们只是用以预测将来价格的一个起点。过去的价格不影响将来价格的决定。相反地,决定生产要素现在价格的,倒是对产品的将来价格的预期。

“过去”有助于形成将来的生产方向,因而影响将来的价格。但是,就直接关系讲,生产要素的价格完全是决定于对产品的将来价格的预期。

  • 假如一件商品的生产过程需要两个或更多的绝对特殊要素,定价过程是怎样的?假如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特殊的,定价过程会是怎样?

在那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中,只有一个是属于绝对特殊性的,也即只有一个是不适于其他任何用途的,则生产要素的价格来源于商品价格。

如果生产一件产品,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绝对特殊的要素,这些生产要素的累加价格来自于商品价格。

如果所有生产要素都是特殊的,定价过程就是一个累加过程。比如把3个a和5个b结合起来生产一个单位的p,3个a和5个b等于1个p,3a+5b的最后价格等于1p的最后价格。

4. 成本核算

  • 报酬递增法则或成本递减法则是什么意思?

报酬递增法则(Law of Increasing Returns):报酬递增法则指的是在生产中,当增加投入的某一生产要素时(例如劳动力、资本等),产出的增加幅度超过了投入的增加幅度。简而言之,较大规模的生产可能会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和产量。这通常出现在生产规模较小的范围内,其中规模经济还没有达到饱和。

成本递减法则(Law of Diminishing Costs):成本递减法则指的是当生产规模扩大时,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有可能递减。因为生产规模增大,固定成本(如设备、厂房等)分摊到每个单位产品的成本就减少了。这可以导致单位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降低,即每生产一个额外的单位产品所需的边际成本可能减少。

在小规模下,报酬递增法则可能主导,生产规模的扩大会导致产出的大幅增加。

随着规模继续增大,成本递减法则可能逐渐发挥作用,生产规模的扩大可能降低单位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

  • 当所有不可完全分割的要素未得到充分利用时,会发生什么?生产扩张的结果是什么?当一个不可完全分割的要素得到充分利用,又会发生什么?

不完全可分要素指的是在生产中难以被轻易分割或部分利用的要素。这可能由于其特定的性质或技术性质,使得要素的部分利用会导致浪费、效率下降,或者是不切实际的。

比如像高技能劳动力、特定设备、定制化的原材料等。

完全可分要素指的是可以被轻松分割、部分利用或可调整使用的生产要素。

比如像一般技能劳动力、可调整原材料等。

A例子: 完全可分要素的情形

在A例子中,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不完全可分的,且它们的生产过程需要所有要素的完全利用。这种情况下,生产成本随着规模的扩大呈现递增的趋势,因为生产的进一步扩大要求完全利用每个要素,而生产的边际成本可能会逐渐上升。生产必须在边际效用递减到无法弥补边际成本增加的点停止。

实例:假设有一家小型手工艺品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涉及到工匠的手工劳动、特定工具和原材料。在这个情境下,如果企业想要增加产量,通常需要增加工匠的数量、提供足够数量的特定工具,并确保有足够的原材料。在小规模下,增加工匠数量可能会导致产量的显著增加,但在某一点,边际产出可能开始减缓,因为所有要素都必须被完全利用,生产效率可能受到限制。

B例子: 非完全可分要素的情形

在B例子中,某些要素是完全可分的,而某些要素是非完全可分的。通过引入更多的完全可分要素,例如P,生产过程变得更加灵活,可以部分利用这些要素。这种情况下,通过增加效率较低的企业引入更多要素,企业可以在相同原料竞争中取得优势,逐渐降低平均生产成本。

C例子: 不同规模下非完全可分要素的情形

在C例子中,各种非完全可分的生产要素只能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组合,生产规模的选择导致生产成本结构变化不均匀。生产的扩张可能降低平均生产成本,但一旦其中一个非完全可分的要素的生产力充份利用了,进一步扩大规模可能导致成本的激烈上涨。这种情况下,生产规模的选择在不同阶段可能影响成本结构,导致生产成本的不稳定性。

  • 运输成本是如何与生产要素价格相关的?
  • 为什么说固定成本不是由单纯的技术理由决定的?

5. 逻辑的交换学和数学的交换学

  • 数理经济学领域中的主要思潮是什么?
  • 为什么统计方法意味着历史事实的展现?为什么因此说统计方法不适合经济学?
  • 经济数据或统计事实如何增加了对价格决定的理解?
  • 数理经济学家开展对价格和成本关系的调查,其目的是什么?在这个分析当中货币的作用是什么?
  • 为什么根据效用单位进行计算是荒谬的?
  • 价值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是什么?

6. 垄断价格

  • 垄断价格的出现需要什么特殊条件?请简述。
  • 为什么垄断不是垄断价格出现的唯一必要条件?
  • 为什么假设第三类的价格是错的?这个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 根据米塞斯所说,对“供给的控制”是如何受到误解的?
  • 为什么企业家利润与垄断无关?
  • 什么是卡特尔?卡特尔对经济有害吗?
  • 竞争者的数目对于竞争是重要的吗?
  • 什么是最优的垄断价格?
  • 不完全垄断是什么意思?后果是什么?
  • 自由地进入该产业,怎样对该卡特尔的维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个事实对于垄断的分析有什么重要性?
  • 关于垄断价格的形成,特许权的作用是什么?
  • 什么叫作失败的垄断?
  • 为什么工会不以垄断价格为目的?
  • 关于垄断的需求曲线,数学能教给我们什么?

7. 商誉

  • 商誉的含义是什么?米塞斯举了哪些例子?

8. 需求垄断

  • 需求垄断与需求“竞争”如何分别?
  • 需求的明显垄断怎样才能成为供给垄断?

9. 垄断价格影响下的消费

  • 面对垄断价格有什么不同反应?简述之。
  • 在什么条件下消费者反应使得垄断价格等于竞争价格?
  • 假如在垄断价格下,所有顾客比起在竞争价格下花更少的钱购买商品,这是什么情况?
  • 支持专利和出版立法的论点是什么?
  • 政府干预如何影响卡特尔和垄断组织的形成?

10. 卖方的价格歧视

  • 要实现什么条件,才能使价格歧视有利?
  • 价格歧视是怎样使一个价格歧视不存在时得不到满足的需求得到满足?

11. 买方的价格歧视

  • 没有政府干预能否产生买方的价格歧视?

12. 价格的相互联系

  • 为什么说劳动力无特殊性的这个事实,带来了所有人行动的一般联系?

13. 价格与收入

  • 为什么收入是行动的范畴?这意味着什么?
  • “安全的”收入能否存在?
  • 市场收入准确说能否被当作是一种分配?

14. 价格与生产

  • 对于生产过程来说,价格决定了什么?
  • 为什么对未使用的产能发出感叹是无意义的?
  • 什么是错误投资?

15. “非市场价格”的怪诞之处

  • 有“真实成本”这样的事物存在吗?
  • 为什么“成本价格”这个想法是错的?

十七. 间接交换

1. 交换媒介与货币

  • 什么是间接交换?什么是交换媒介?

人和人之间交换货物或劳务,如果中间插进了一种或几种交换媒介,那么就叫做间接交换。

2. 对若干普遍谬误的考察

  • 为什么说“中性货币”是错的?

货币量绝不会同时、同程度

  • 交换等式有什么错误?
  • 米塞斯“是终影响价格结构的是需求,而非物品的客观使用价值”如何理解?

只有交换学能够告诉我们:一个人从握有货币可望得到的一些利益是什么。但是,决定货币购买力的不是这些想望中的利益。想获得这种利益的那种渴望,只是引起货币需求的因素之一。对于巿场的交换率之形成发生作用的,是需求,其强度完全决定于价值判断的一个主观因素,而不是任何客观事实、任何可引起某一后果的力量。

  • 为什么交换等式与经济思想的基本原则不兼容?

3.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 更具“适销性”的商品是什么意思?这仅仅是意味着一种商品有更高的市场价值吗?
  • 货币惟一的功能是什么?货币是经济商品吗?

货币是交换媒介。它是销路最好的财货,人们之所以取得它,是因为想在今后的人际交换中使用它。货币

  • 现金储存的定义是什么?考虑到现金储存,什么方式下“流通”这个词有意义?
  • 为什么抱怨窖藏是错误的?现金储存与窖藏之间有什么区别?
  • 为什么货币的估价,与其他所有商品的估价方法是一样的?
  • 货币边际效用的下降要比其他商品慢的多,这个反对理由背后的混淆是什么?
  • 米塞斯对货币数量论的批评是什么?

4. 货币购买力的决定

  • 什么是回溯定理?
  • 有必要知道刚刚过去的货币购买力,以预测未来的货币购买力吗?货币的评值以什么方式区别于可售商品和服务的评值?
  • 货币关系是什么?它是怎样决定购买力的?
  • 为什么货币数量的增加没有在一时间,以同样的程度影响到不同的商品和服务?
  • 从货币数量的增加中,谁得益,谁受损?
  • 关于现金储存的彼此抵销,我们能说什么?

5. 休谟和穆勒的问题与货币的驱动力

  • 休谟和穆勒的问题是什么?
  • 为什么极有必要强调,货币是一种经济商品而非一种数量价值这个事实?

注释:“货币,如果本身不具推动力,就不算是完全的货币,甚至根本就不是货币。”

6. 现金引起的购买力变动和商品引起的购买力的变动

  • 什么是商品引起的购买力变动?
  • 什么是现金引起的购买力变动?
  • 在一个经济体中,货币总量有多么重要?
  • 为什么当政府印制新纸币时,总是增进某些人的利益,而使另一些人受损?
  •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这些词为什么不是人的行动学概念?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缺乏行为学、经济学和交换科学应具备概念的精密性

  • 当米塞斯称“你无以名之的政策,你就不可能攻击它”时如何理解?

7. 货币的计算与购买力变动

  • 为什么经济计算不是分毫不差的?为什么称它不圆满是大可不必的?

8. 对未来购买力变动的预期

  • 为什么刚刚过去的购买力,是关系到货币一切判断的基础?这些变动预期的作用是什么?
  • “逃往实物商品”或病态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关于这个现象,数理经济学家失败在哪里?
  • 什么是通货膨胀过程的不同阶段?

9. 货币的特殊价值

  • 实物货币和信用货币的概念是什么?
  • 为什么我们不能根据某个人的经济状况确定他的现金储存?

10. 货币关系的意义

  • 生产者会因为缺少货币而变穷吗?
  • 通货膨胀政策的后果是什么?

11. 货币代替品

  • 什么是货币替代品?
  • 货币证券的定义是什么?
  • 信用媒介的意思是什么?
  • 商品信用的定义是什么?
  • 流通信用的定义是什么?
  • 区分信用媒介和货币证券的是什么?
  • 信用扩张的惟一原因是什么?

12. 信用媒介发行量的限制

  • 信任在哪方面对于信用媒介是重要的?
  • 每家银行发行本身银行钞票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 法律迫使银行按储蓄总额及发行银行钞票的一定比例保持准备金的的后果是什么?
  • 依据米塞斯所说,要防止任何幅度的信用扩张,什么是必要的?
  • 政府能从印钞中获利吗?
  • 为什么我们不必害怕一个商业银行的卡特尔?
  • 信用扩张和利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3. 现金储存的规模和构成

  • 利用国外所未使用的货币替代品,是通过什么方式刺激剩余的出现?在这个背景下剩余意味着什么?
  • 在哪种情况下,剩余会转移到国外?
  • 什么是格雷欣法则?

14. 收支平衡

  • 收支平衡的定义是什么?收支平衡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在什么方式下,考虑团体的规模大小是重要的?

15. 地区间汇率

  • 有关城市是否属于同一主权国或属于不同主权国,为什么无甚区别?在交易框架下,运输成本的作用是什么?
  • 政府干预如何加剧国内支付的国外支付之间的差异?
  • 什么是购买力平价理论?为什么不同种类货币的相互交换比率走向于一个最终状态?
  • 谁从汇率差价的处理中受益?

注释:“在通常情形下,物品总是单方向流动的……但是黄金则有时从甲地运到乙地,有时从乙地运到甲地 ,这意味着什么?”

16. 利率与货币的关系

  • 利率差价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假如 A 国和 B 国都在同一本位制下,为什么 A 国各银行不可能扩张信用,除非 B 国各银行采取相同政策?
  • 需要什么防御者来保护一国的通货制度吗?
  • 市场利率能被信用扩张永久性地压低吗?
  • 要永久维持一个地区及一个国家的通货和黄金与外汇的平价,唯一手段是什么?

17. 次级交换媒介

  • 什么是次级交换媒介?
  • 什么是最受欢迎的次级交换媒介?
  • “热钱”的意思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18. 通货膨胀主义者的历史观

  • 经济繁荣只有在一个物价上涨的世界中才可能,这个观点错在哪里?
  • 为什么企业家赚取利润的机会,在物价下跌的世界与物价上涨的世界当中一样会出现?

19. 金本位

  • 为什么称金本位为“野蛮的遗迹”是荒谬的?
  • 为什么政府建立的复本位制宣告失败?
  • 为什么各家政府挑战金本位?
  • 金本位以什么方式限制了政府的干预领域?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功能是什么?它对维持货币事务是必要的吗?

十八. 时间推移中的行动

1. 时间评价的观点

  • 为什么生产期与功用持续期都是人的行动范畴?
  • “每个选择也包含着准备期的选择”如何解释?
  • 延长准备期的方法是什么?
  • 选择更长的生产期意味着什么?

2. 作为行动之一个必要条件的时间偏好

  • 哪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提供了时间偏好概念的基础?
  • 资本和收入间在行动学上的区别是什么?

注释:“我们必须想象一个不愿舍弃远期满足以换近期满足的人……将永远不会消费和享受。”

3. 资本品

  • 储蓄的作用是什么?
  • 时间偏好是怎样限制储蓄和投资的数量?
  • 为什么说经济学家将资本归类为一个独立生产要素是错的?
  • 解释为什么资本品的价格,与这个资本品的再生产所必要的那些相互补足的原始生产要素的价格总和,这两者之间的差额,完全源于时间偏好。

注释:“我们比前人更富足,是因为我们继承了他们为我们积累的一些资本品。”

4. 生产期、等待期及准备期

  • 奥地利学派关于技术知识及其在生产过程中作用的观点是什么?
  • 外国资本是如何帮助贫困国家?
  • 资本供给是怎样决定生产水平?

5. 资本的可变性

  • 为什么米塞斯说:“资本总是体现于一定的资本品”?
  • 为什么没有“自由”资本?

6. 过去对于行动的影响

  • 什么时候用新设备将老旧机器替换掉在经济上行的通?
  • 为什么说技术落后和经济劣势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 米塞斯对于支持关税的幼稚工业论的批判是什么?
  • 资本品的可转换性怎样影响到事关生产和消费的一切决策?

7. 资本的维护、积累与消耗

  • 为什么说资本是一个行动学概念?它以什么方式有别于马克思的资本概念?
  • 资本能被累积吗?为什么资本只能由个人累积?
  • 什么是资本消耗?

8. 投资者的流动性

  • 资本逃逸会使收支平衡恶化吗?
  • 股票市场的交易产生利润和亏损吗?

9. 货币与资本;储蓄与投资

  • 假如一个人没有将货币直接利用于生产要素的购买,会发生什么?假如他利用额外的储蓄以增加他的个人现金储存,会发生什么?
  • 储存是如何影响资本的累积的?
  • 假如不兑换纸币产生了个人现金储存的额外单位,结果会是怎样?

十九. 利率

1. 利息现象

  • 原始利息的定义是什么?
  • 生产要素的功用是否解释了对它们的投资者所赚取的利息?为什么?

2. 原始利息

  • 原始利息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是怎样显现?
  • 为什么原始利息在一个非常原始的情况下也会存在?原始利息的概念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度中是否有效?
  • 考虑到生产过程的技术进步,稀缺性意味着什么?
  • 单纯的储蓄和资本家的储蓄的定义是什么?
  • 熊彼特所描述的静态系统有什么基本缺陷?
  • 利息可以通过法律废除吗?利息的支付可以通过法律废除吗?

注释:“假若有人消除掉作为利息接受者的资本家的任务,就无 异于用一个作为资本消费者的资本家任务来替代它。”

3. 利率水平

注释:“原始利率的变动和储蓄额的变动——假定其他情形不变——是同一现象的两方面。”

4. 变动经济中的原始利息

  • 什么是英国古典意义上的“利润”?现代的理解是什么?

5. 利息的计算

  • 为什么企业家的活动倾向于建立一致的原始利率?
  • 如果发行一种固定契约利率债券,假定债券期限内情况发生变化,以致于人们现在对于未来大打折扣,将会发生什么?

二十. 利息、信用扩张和商业周期

1. 问题所在

  • 中立利率的定义是什么?
  • 货币毛利率的定义是什么?

2. 市场毛利率中的企业家成分

  • 企业家成分是怎样在各类贷款中表现出来?

3. 市场毛利率中的价格贴水成分

  • 促进者的投机活动是如何影响到市场毛利率的?
  • 为什么价格贴水无法使得利率中立?
  • 价格贴水是怎样出现的?

4. 借贷市场

  • 关于商业计划,利率起到什么作用?
  • 货币供应是怎样影响到市场利率?它是怎样影响到原始利率的?

5. 货币关系变动对于原始利息的影响

  • 强制储蓄对于原始利息的影响是什么?
  • “通货膨胀……产生假想的或表面的利润现象”的含义是什么?

6. 受通货膨胀与信用扩张影响的市场毛利率

  • 1923 年秋季,德国国家银行 90%的贴现率这样低的利率,是怎样发生的?
  • 信用扩张以什么样的方式制造繁荣?繁荣是可持久的吗?为什么这些繁荣不能持久?
  • 物价的普遍上涨是如何发生的?
  • 信用扩张制所导致的人造繁荣,与涉及资本品的生产正常扩张之间,存在什么区别?
  • 如果你想知道是否存在信用扩张,应该注意哪里?
  • 为什么信用扩张导致错误投资?
  • 强调错误投资与过度投资的分别,为什么是重要的?
  • 为什么在信用扩张时期,商品价格并不必然上升?

7. 受通货紧缩与信用收缩之影响的市场毛利率

  • 什么是通货紧缩和信用收缩的必然后果?

8. 商业循环的货币或流通信用理论

  • 据米塞斯所说,英国通货学派的两个缺点是什么?
  • 黄金的流入可以造成信用扩张吗?

9. 受商业循环影响的市场经济

  • 为什么在变动经济中,总有些未卖掉的存货?
  • 能以未利用的生产力为由,主张信用扩张吗?
  • 存在商业循环的非货币解释吗?

二十一. 工作和工资

1. 内向性劳动和外向性劳动

  • “内向性”劳动和“外向性”劳动的含义是什么?

2. 劳动的喜悦与乏味

  • 为什么交换学只考察外向性的劳动?
  • 为什么理想无法影响劳动的负效用?

注释:“现代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为大众的需要而采取大规模生产的制度。”

解释:“劳动的喜悦和厌恶都无法影响市场的劳动供给量。”

3. 工资

  • 劳动和商品有什么共同之处?
  • 工资率的水平是怎样决定的?怎样与商品市场价格的决定区别开来?
  • 为什么亚当·斯密所说雇主间的默契联盟,也无法将工资率降低到自由市场上竞争性市场水平之下?
  • 劳动的稀缺性大于最主要的自然要素的稀缺性,对这个事实的强调为什么重要?
  • 为什么工资率必然趋向于劳动的边际产品?

4. 交换学意义上的失业

  • 交换学意义上失业的定义是什么?

5. 毛工资率和净工资率

  • 毛工资率的含义是什么?它们在哪方面对于雇主是重要的?

6. 工资与生活维持费

  • 为什么“工资铁率”的概念对于交换学推理是无用的?
  • 米塞斯反对普鲁士历史学派分析的理由是什么?
  • 工会关于“实际工资率”的主张为什么是谬误的?
  • 工资率的最终决定因素什么?

7. 受劳动负效用影响的劳动供给

  • 简述影响劳动供给的诸事实。
  • 除了雇主,谁还能对工人施加社会压力?
  • 什么是制度性失业?什么引起制度性失业?
  • 资本主义是怎样缩短工人的工时?休闲时间和工作时间之间的比例是怎样变动的?
  • 为什么社会保障费总是成为雇员而非雇主的负担?
  • 据米塞斯所说,为什么自由放任的经济学家是近 200 年来空前的技术进步的排头兵?

8. 市场的兴衰对工资率的影响

  • 先天禀赋和工资率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 未来的不确定性以何种方式影响到雇员?

9. 劳动市场

  • 市场工资率的定义是什么?
  • 为什么工人倾向于从相对人口过剩的地区,迁徙到相对人口不 足的地区?
  • 奴工为什么消失了?
  • 为什么工人受制于消费者的最高主权?
  • 被雇佣的人需要感激他的雇佣者吗?

二十二. 非人的生产要素

1. 关于地租理论的一般考察

  • 为什么要用处理其他生产要素及服务的同样方式来处理土地及其提供的服务?
  • 据米塞斯所说,李嘉图地租理论的最大优点是什么?

2. 土地利用中的时间因素

  • 对于土地利用而言,时间因素是如何重要?
  • 什么制度性条件会影响到土地利用?
  • 土地无法真正耗尽的主张,与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解释相关吗?

3. 边际以下的土地

  • 什么是边际以下的土地的价值?
  • 在什么条件下,土地增加将会引起谷物供应的增加,等等?

4. 容身之用的土地

  • 在可耕种的农田上建造住房是否是无效率的?

5. 土地的价格

  • 土地价格是如何与其他生产要素价格相分别的?
  • 什么要素能够影响到土地价格?

二十三. 市场的基据

1. 理论和基据

  • 在哪种情况下,交换学的见解是有效的?

注释:“不存在不涉及任何理论的纯粹事实的记述。”

2. 权力的作用

  • 据历史学派所说,什么决定了市场现象?
  • 在市场过程中,谁拥有真正的权力?

3. 战争与征服的历史作用

  • 对米塞斯本节的四个要点给予概述。

注释:“交换学涉及的并非某一特定历史时期,而是以生产手段私有和分工这两个条件为特征的一切行动。”

4. 作为某种基据的实在的人

注释:“在研究人的行动方面,除了行动人具体行动的最终目的外,科学研究再也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了。”

5. 调整时期

  • 试论有关“调整时期”。我们如何衡量它?
  • 对于凯恩斯的名言“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的”,米塞斯有什么看法?

6. 财产权的限度以及外部成本与外部经济问题

  • 与所谓公地相关的问题是什么?
  • 关于森林的际遇,美国与欧洲有什么不同?
  • 米塞斯是支持还是反对专利和版权的政府特许?

二十四. 利益的和谐和冲突

1. 市场盈亏的最终根源

  • 什么是蒙田教条?
  • 利润的最后来源是什么?损失的来源是什么?

注释:“在市场经济里面,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利益没有任何冲突。”

2. 生育节制

  • 根据米塞斯,“过像人一样的生活”是什么意思?

注释:“斯拉夫民族的布尔什维克和民族主义者,以及他们在印度、中国、和日本的同路人,都不了解他们的人民所最需要的不是西方的技术,而是在别的成就之外产生了这种技术知识的那个社会秩序。他们最缺乏的,是经济自由和民间的原创力,企业家和资本主义。但是,他们实际上寻求的,只是工程师和机器。”

注释:“资本主义文明除非自我毁灭,外国的侵略者决不能摧毁它。”

3. 正确理解的利益和谐

  • 米塞斯是怎样看待自然状态?
  • 人际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 至少在米塞斯写作的年代,涉及批判资本主义的罗马天主教和盎格鲁天主教的官方社会哲学是什么?
  • 作为所有社会主义和干预主义作家分析基础的两个主要错误是什么?

4. 私有财产

  • 私有产权意味着什么?
  • 市场经济中所有者是如何被决定的?
  • 私产制度在社会里面的意义,与在自给自足环境下的意义有相同特点吗?

5. 我们时代的冲突

  • 据米塞斯所说,为什么自由市场经济没有内战和国际战争的发生?
  • 为什么经济国有化与持久和平互不相容?

注释:“引起战争的,不是主权本身,而是那些不服从市场经济原则的政府所运用的主权。”

第五篇 非市场的社会合作

二十五. 社会主义社会的架构

1. 社会主义理念的历史渊源

  • 老一辈自由主义者是以何种方式产生完美政府这个混淆?
  • 为什么米塞斯说:“每个社会主义者都是一个伪装的独裁者?”

2. 社会主义的教条

  • 依马克思所说,为什么社会主义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
  • 黑格尔在马克思主义教条中起到什么作用?
  • 社会主义信仰的三个教条是什么?

3. 社会主义的人的行动学特征

  • 对于社会主义独裁者——为了论证的目的——依据技术知识、属下服从等等,米塞斯认同了什么?

注释:“我们的问题,也即有关社会主义的决定性而且惟一的问题,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因此只涉及手段而不涉及最终目的。”

二十六. 社会主义经济计算的不可能性

1. 问题所在

  • 米塞斯是否假设市场中的经济计算是永不失败的?这是否会影响到他对社会主义批判的有效性?

注释:“’计划过程’的矛盾在于它无法计划,因为它缺少经济计算。”

2. 这一问题以往认识的失误

  • 数理经济学家是如何佐证了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对数理经济学的最有效批判是什么?
  • 为什么苏俄及纳粹德国从表面上能够避免米塞斯所警告的混乱?

3. 社会主义经济计算的近期建议

  • 社会主义经济的六个建议方案是什么?请简要概述。

4. 试错

  • 寻找一个丢失钱包的例子,是怎样和试错作为为社会主义经济解决方案的问题相关联?
  • 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比较投入和产出为什么是不可能的?

5. 准市场

  • 为什么新的社会主义理论家要保持市场制度的完整性,即使他们支持废除私有财产?为什么这些尝试都是不可行?
  • 为什么要扮演投资者和投机者是不可能的?

注释:“资本主义不是经理制度,而是企业家制度。”

6. 数理经济学的微分方程式

  • 数理经济学家的方程式描述了什么?
  • 为什么这些方程式不能提供关于未来状况的必要信息?对于当前状态的某些人而言,能否将这些方程式用于决定行动?
  • 新古典经济学中最新的数学模型不只是描述长期均衡状态。它们也可以描述(均衡)通往这种稳定状态的过渡路径。这个发展是否有损于米塞斯对数学方法的批评?

第六章 受羁束的市场经济

二十七. 政府与市场

1. 第三种制度的构想

  • 什么是第三条道路?它的特征是什么?

2. 政府干预

  • 社会主义的两种实现方式是什么?
  • 将干预主义与德国社会主义模式区分开来的是什么?
  • 政府干预总是意味着什么?

在市场化社会,节约、努力工作、责任心和诚信等良好品质能取得极大的成功。但在政府的干预下,人们不再为自己行为的不良后果承担全部责任,于是优良品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缺乏远见、懒惰、依赖和猜疑。这种生活态度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引发新一轮的干预来 “纠正” 问题。

3. 政府功能的界限

  • 米塞斯是否认为“你不可以杀人”是自然法的一部分?

注释:“对错的观念乃人类的设计,是为了使分工合作成为可能的一个功效概念。”

4. 作为个人行为最终标准的正义

  • 为什么市场经济会变成一团混乱,假如私有产权的统治地位——改革家蔑称为自私——被消除?
  • 对“利他的企业家”的期望为什么是错误的?
  • 为什么米塞斯认为公平价格和公平工资的教条已经阻碍了经济发展?
  • 为什么布道者以消费者作为劝说对象,而不是生产者?

5. 自由放任的含义

  • 什么是自由放任的定义?
  • 市场是否依赖于“自发”力量?

6. 政府对于消费的直接干涉

注释:“政府对工商业的每一干预,必定会间接地影响消费。” 注释:“如果剥夺了一个人的消费自由,也即剥夺了他的一切自由。”

二十八. 通过征税的干预

1. 中立税

  • 中立税的定义是什么?
  • 为什么政府整体上坚持税收政策的能力原则?

2. 全税化

  • 全税化的定义是什么?
  • 在全税化下资本家及企业家的激励会是什么?

3. 税收的财政目的和非财政目的

  • 什么将税收的财政目的和非财政目的区分开来?举一例。
  • 税收是如何摧毁市场经济的?
  • 额外的税收是如何自我毁灭?

4. 税收干预的三种类型

  • 简述税收干预的三种类型。

二十九. 对生产的限制

1. 限制的性质

  • 生产的限制意味着什么?什么是它的必然结果?
  • 关税惟一能实现的是什么?

2. 限制的代价

  • 保护主义的后果是什么?
  • 限制工作时间的后果是什么?
  • 对于许多亚洲工人而言,消除悲惨境地的惟一适用手段是什么?

注释:“劳工立法的大部份只是对那些已经因工商业的迅速发展而引起的情况变动予以法律承认而已。”

3. 作为一种特权的限制

  • 为什么米塞斯认为“寻求法律恩宠取得特权的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
  • 假如每个国内产业都被该国的关税所保护,迈向自由贸易是否所有这些产业被伤害?

4. 作为一种经济体制的限制

注释:“经济学并不认为限制是一种坏的生产制度,而是断言它根本不是一种生产体制,充其量是一种准消费体制。”

三十. 对价格结构的干预

1. 政府与市场自治

  • 对市场结构的干预意味着什么?
  • 价格控制的形式是什么?

2. 市场对政府干预的反应

  • 假如政府设定 一个高于市场价格的最低限价 或 一个低于市场价格的最高限价,其后果分别是什么?
  • 假如租金控制只被加在先前存在的住宅单位上,对于新住宅的供应有无任何影响?
  • 据米塞斯所说,商品供应量最高限价法则的两个例外是什么?

注释:“这一辉煌的古代文明的毁灭,乃因为它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来调整其道德律法和法律制度……罗马帝国的灰飞烟灭,正因为它缺乏自由主义的精神和自由企业。”

3. 最低工资率

注释:“在没有政府或工会干预劳动市场的地方,只存在志愿失业。”

  • 失业怎样才可能志愿?
  • 为什么米塞斯说李嘉图的说法和工会从中所推出的结论“把事情颠倒过来了”?为什么他认为李嘉图错误理解了因果关系的方向?
  • 为什么其他条件不变,真实工资率增长的程度,只取决于资本更加充足的程度?
  • 米塞斯是否认为工人有权协商?
  • 米塞斯是否同意非法化工会的措施?

三十一. 通货和信用的操纵

1. 政府与通货

注释:“某物之所以成为货币,仅仅因为那些交换货物和劳务的人们通常都用它作为交换媒介。”

  • 关于通货的某些典型政府干预是什么?

2. 法币立法上的干预主义

  • 货币干预的最简单及最古老的类型是什么?
  • 减债的后果是什么?
  • 政府是否一度参与债务贬值?他们的目标是否在于此?

3. 现代通货操纵法的演进

  • 为什么古典金本位对货币干预主义起到约束的作用?
  • 为什么经济学家——包括米塞斯自身——天真地看待金本位制?
  • 通货贬值的定义是什么?
  • 弹性本位制意味着什么?

4. 通货贬值的目的

  • 通货贬值的五个目标是什么?
  • 什么是通货贬值的不利后果?是否也存在有利后果?
  • 通货贬值能否为制度性失业提供一种长期解决办法?

5. 信用扩张

  • 米塞斯称“信用扩张的酿成者,是银行不是政府”指的是什么?目前情况怎样?
  • “质的信用控制”是什么意思?
  • 假如信用扩张局限于特殊利益集团,后果会是什么?
  • 追求信用扩张而不影响股票价格是否可能?
  • 为什么说要增加资本品存量,真正问题在于生产更多和消费更少?
  • 为什么公共工程计划实际上恶化了危机?

6. 外汇管制与双边贸易协定

  • “外汇短缺”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米塞斯不认可这个术语?
  • 政府能否通过限制其民众的进口来减少贸易收支逆差?

注释:“而只有那愚钝之夫,既无法了解真实情况又受官方舆论愚弄,才著书立说讨论什么新的货币管理和经验。”

三十二. 没收与再分配

1. 没收哲学

  • 为什么所谓两个独立过程的双重性——生产过程及分配过程——不存在于市场经济中?
  • 征用是怎样影响到资本积累?

2. 土地改革

  • “农地社会主义”是什么意思?米塞斯对这样一个词有怎样的反驳?
  • 关于土地,政府干预的不可避免后果是什么?

3. 没收式税收

  • 为什么差别税制实际上只是对成功资本家和企业家的变相没收?为什么它和自由市场经济基础不相容?它对资本积累的后果是什么?
  • 没收式课税是否只影响富有者?
  • 干预主义者抱怨大企业僵化为什么讽刺?
  • 米塞斯是否将利润视作对风险承担的奖赏?

三十三. 工团注意和社团主义

1. 工团主义者的理念

  • 工团主义的两种意思是什么?

2. 工团主义者的谬误

  • 为什么企业家和资本家不是不负责任的独裁者?

注释:“有些病人,对于那个为他们成功医好痼疾的医生反而心怀嫉妒,这些保守份子与这样忘恩负义的病人并无二致。”

3. 某些时髦政策中的工团主义成分

  • 什么是工团主义政策的实质?
  • “支付的能力”提议的谬误是什么?

注释:“如果取消所谓的‘不劳而获’,则无异于采用社会主义。”

4. 基尔特社会主义和社团主义

  • 社团主义和基尔特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意大利是否意识到这个社团主义是乌托邦?

注释:“在基尔特社会主义和社团主义的制度下,决不会想到‘生产的惟一目的在于消费’。事情恰好颠倒了过来,生产本身变成了目的。”

三十四. 战争经济学

1. 全面战争

  • 据英国自由主义前辈及其大陆友人所说,能够最妥善维护永久和平的是什么?
  • 据米塞斯所说,是什么将贵族军队之间的有限战争转变成全面
  • 和平共存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注释:“但这只是个循环推理。我们把民族主义称为促成现代全面战争的意识形态。侵略性的民族主义是干预政策和国家计划的产物。”战争?

2. 战争和市场经济

注释:“政府对于工会的要求一再屈从,工会要求工人在战时的实际工资(意即扣掉一切税捐以后的实际收入)必须保证工人维持战前的生活标准。”

  • 为什么这个因筹集战争费用而被采纳的方法,其缺点使得政府管制成为必要?
  • 从和平到战争的转变,改变了市场结构,并使得调整成为必要。这个市场调整是怎样构成利润的来源?

注释:“战争与资本主义是水火不容,这句话的真义,乃在于战争与高度文明的不相容。”

3. 战争与自给自足

  • “替代品”主义的意思是什么?这个学说的两个命题是什么?为什么两个命题都是错误的?

4. 战争之无益

注释:“经济国家主义——国内干预主义的必要补充——会伤害外国人的利益,因而引发国际冲突。”

  • 为什么制造新致命武器不是祸根?什么是战争的真正根源?

注释:“打败侵略者不足以缔造永久和平。关键在于必须消除那个孕育战争的意识形态。”

三十五. 福利原则与市场原则

1. 反对市场经济的理由

注释:“大凡一个原则如果广泛到足以包容一切互相冲突的学说,那么这个原则就毫无用处。”

2. 贫困

  • 米塞斯在以下引用中描述的是什么制度:“这样社会组织的一个固有缺点,是人口增加必然造成贫困的加剧”?
  • 关于人均投入资本,是什么将西方与亚洲区别开来?资本投入匮乏的后果是什么?
  • 将殖民国的普遍贫困归咎于西方列强为什么是错误的?

注释:“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架构里,贫穷这个概念仅仅指那些无力照顾自己的人们。”

  • 在资本主义下,谁照顾那些由于身体缺陷无能力者?
  • 慈善的两个所谓缺点是什么?
  • 社会保障制度消除了哪些激励?

3. 不平等

  • 为什么收入及财富不平等的消灭会摧毁市场经济?

注释:“有史以来最专制的布尔什维克政治制度,反而自夸为人人自由平等原则的化身。”

  • 为什么自由主义者选择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 因为“我们对自己负债”,公共债务并非负担的论证有什么错误?

注释:“公共支出与不平衡的预算,不过是资本消耗的同义语。”

4. 不安定

注释:“一个不受羁束的市场社会,其特征是不尊重既得利益。”

  • 据米塞斯所说,1929 年事件的解释是什么?关于安定问题,为什么说这个时期是重要的?

5. 社会正义

注释:“他们的最后口号是国家、政府、社会、或其他用以影射这个超人独裁者的名词。”

  • 为什么市场经济用不着辩护士和宣传家?

三十六. 干预主义的危机

1. 干预主义的结果

注释:“干涉主义已经是黔驴技穷,一定会被消灭。”

2. 准备金的枯竭

  • 干预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注释:“公共支出的大规模增加,不能靠‘向富人榨取’,而其负担必须由大众承受,这种情形一天一天地明显了。”

3. 干预主义的终结

  • 导致干预主义终结的三个理由是什么?
  • 关于私有及公有原则之间的冲突可用哪三点说明?

第七篇 经济学的社会地位

三十七. 难以形容的经济学的特征

1. 经济学的独特性

  • 经济学理论为什么不受经验证伪或证实?

2. 经济学与舆论

评论:“舆论的权威不仅决定经济学在思想和知识之织体中所占据的独特地位。它也决定着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

  • 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取决于哪些因素?

3. 自由主义前辈的幻想

  • 自由主义前辈在公众舆论方面忽视了哪个事实?其后果是什么?

三十八. 经济学在知识界的地位

1. 经济学的研究

  • 自然科学与人的行动科学之间最基本的认识论差异是什么?
  • 哪种经济史的观点对经济学本身有帮助?

2. 作为一门专业的经济学

  • 职业经济学家与干预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干预主义是如何意味着,政治参与只有那些与压力集团勾搭的人才有份?

3. 作为一门专业的预测

  • 如果有可能计算出未来市场的状态,这将意味着什么?
  • 就未来的不确定性而言,是什么使得工商业者有别于统计学家?

4. 经济学和大学

  • 对于税收支持的一些大学及其招聘政策,米塞斯得出了怎样的观察结论?
  • 大学的宗旨是什么?
  • 学术传统需要什么?
  • 为什么将经济学划分成不同部门是无益的?为什么只有前后一贯的经济学?

注释:“然而,使得今天的许多大学成为社会主义温床的上述情形,在经济学系里面却不像其他各系那么突出。”

5. 普通教育与经济学

注释:“(在国内史的教学方面,)教师自己的和教科书作者的社会哲学,自然会渲染他们所讲的和所写的故事内容。”

  • 为什么普通教育对后代人政治、社会和经济思想的形成,所发挥的作用并不大?

6. 经济学与公民

  • 据米塞斯所说,我们时代的主要公民义务是什么?

7. 经济学与自由

注释:“人们在讨论物价、工资、利率、利润时,似乎它们的决定,皆不受任何法则的支配。”

三十九. 经济学与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

1. 科学与人生

  • “价值中立”是什么意思?在现代科学中它是怎样被看待的?

注释:“科学不作价值判断,可是,它给行动人提供其作价值判断时需要的一切信息。”

注释:“行动学的主要论题,仅仅是人生的本性的必然展示,也即行动。”

2. 经济学与价值判断

  • 一名经济学家在什么意义上称一项政策是好或者坏?
  • 经济学家对于人们不总是追求物质享受的这个反对意见如何回答?
  • 经济学如何做到无关政治或非政治性?

3. 经济的认知与人的行动

  • 人的自由选择与自由行动是怎样受到限制的?

注释:“但如果人们不能善用它,且无视它的学说和警告,他们消灭的不会是经济学;将被消灭的乃是社会和人类本身。”

注释:“价格、工资率、利率和利润的形成似乎不受任何法则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