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

情绪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被自然选择塑造出来的,它用以调控人的行为,是对未来环境基于统计学的预测。

情绪就像是某种计算机程序,调动了机器的各个方面来有效处理特定环境下的特殊要求。

爱与恨交织在一起,勇敢与畏惧交织在一起,进取与退缩交织在一起,依此类推。这种设计并不是为了个体的生存和快乐,而是为了把基因最好地传递下去,比如:

  • 感受疲劳的能力可以防止我们过度劳累。
  • 抑郁的情绪导致我们在面对失败时呈现出“非自愿臣服”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可以防止我们受到胜利者的进一步攻击。
  • 充满机遇的情境会塑造出正面的情绪。
  • 危险的情境会塑造出担心害怕、厌恶的情绪,使人类处于更加活跃的状态。

药物治疗精神疾病:基因的表达 → 蛋白质生成 → 蛋白质复杂作用过程 → 某种情绪,通过干预激素,可以影响最终结果。

当然导致情绪的因素有很多,这些作用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从基因的角度思考,更多是考虑 先天性 的影响。

小题大作的基因?

虽然焦虑可能是有用的,但是大多数时候它都显得小题大做。

但是从生存角度说仍有智慧:可以避免黑天鹅风险,被杀死一次的损失远远大于一百次误报的代价。

自然选择解释

自然选择是从整体的reproduction success进行选择,选择的是对整体适应更有好处的基因,即使这个基因会使个体对某些疾病更易感。

如果有可能把生命演化的历史重演一次,结局很可能不一样,不仅可能没有人类,甚至可能没有哺乳动物的出现。

自然选择 “设计” 的成果不是最佳的,因为自然选择是一个随机过程,即突变,如果突变的基因碰巧没有出现,它就不能被选择。

基因好坏是相对的

某些不利于生存的基因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频率呢?最大的可能性是这些基因在特殊环境下是有优势的。

比如单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可以抗疟疾,但拥有两个拷贝就会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当一个人在争取更高社会地位的斗争中失败,但又不愿意向获胜者臣服的时候,抑郁症就会发生。他们提出,抑郁症有可能是一种“非自愿的服从”的信号,这种信号会使他们免受胜利者进一步的攻击。

精神分裂症基因在大多数人身上会带来些许好处,在少数人身上却会造成疾病。

择偶偏好

男人会选择一个健康(表明基因好)、处于生育年龄的、独立的、过去未曾生育过的,以及有母性动机的女人。

女人:可靠性和稳定性、真实感、慷慨、健康(身高、力量等)、资源优势(或有潜力)、社会地位、年龄、智力

废物测试:个体都需要预测潜在配偶的未来行为,两性都看重对方的忠贞程度以及是否愿意对后代投资

衰老

引起衰老的机制并非错误,而是多方协调的结果。

演化论观点提示,衰老过程涉及许多基因,其中一些对于生命有着重要功能。这些基因必须在一个相互协调的系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决定生命的进程。可能修改这些基因组合可以让人类寿命更长、衰老更慢,但是这种组合却会影响其他对于我们生存至关重要的功能,已经被自然选择筛选掉了。

自然选择对青年阶段的作用最强,这个阶段的适应对于生存和繁殖的益处远远超过衰老和死亡的代价。 许多实验证据表明,有早期益处的基因会促进衰老。 从这个角度来看,衰老是青春的代价。

免疫系统是有年龄偏性的。免疫系统释放破坏性的化学物质保护我们不受感染,这些化学物质不可避免地也会损伤组织,导致衰老和癌症。

在自然界中或人类族群中,雄性的平均寿命一般都比雌性低。 雄性的生殖成功十分依赖它的竞争能力,因此在生理上也更多地为竞争服务,因而对自身身体的保护便相对较少了。

演化的视角看待生命

在知道衰老是青春的代价之后,可能会感到宽慰。

得知没有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之后,可能既有失望又有欣慰。

当我们不再汲汲于避免衰老,我们可能会更自然地享受生命的不同阶段。

放弃了长生不老的幻想,我们有可能更加珍惜生活,并且活得更加充实。

自我反思

基因自有其智慧,在小事上,可以让本能发挥作用,但在大事上,一定要给理性留够有空间

自己对于未来的下意识预测很多时候是错误的:

  • 和女生没有实际发生什么时就有错误的预期
  • 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或潜力
  • 错以为当前的状态很理性
  • 错误评估未来某个时刻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