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
所有人的生活都是悲慘的,精英的定義就是忍受痛苦的能力高於平均水平。群眾就是焦慮忍受能力較低的人,當然會精神輕鬆物質困苦。這是世界的本質,從未改變而且不可能改變。
【兴趣】
拖延就是說你沒有做出決定,沒有做出決定就是說你其實還不知道你自己是誰。如果你已經知道你自己是誰,你最需要的是什麼──所謂「最需要」,不是理性意義上的最需要,而是你內心中有一種壓制不住的衝動。
人懶該怎麼辦? 那就是說你的興趣點還沒有出現,你還沒有找到契合你內在興趣點的那個岔路部分。等那個岔路部分出現的時候,你就不會產生出是不是懶或者是不是累這種問題。
一個會覺得自己懶或者會感覺到累,那就是說他所做的事情對他沒有真正的吸引力,所以他隨時隨地都要斤斤計較,計算一下這件事情值不值得做下去。如果是你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你就會像是小孩子玩泥巴一樣,完全不把這件事情當作一種工作,自我陶醉得一直玩下去了。
如果違背自己內心的衝動、按照別人的方式去生活,那你失敗以後,那就是真正完全失敗了。
【複雜度問題】
“從物質到生命,從生命到意識”的那條連續譜包含三個關鍵謎題:
這些問題的複雜程度超出了人腦建模的範疇,也許就跟哥德爾不完備定理所說的一樣:
在任何足夠複雜的系統中(數學、物理、生命、意識),總存在某些“真理” —— 它們确實存在,但無法被系統自身證明。
【宗教是哲學的大衆替代品】
宗教是哲學的代用品,是爲大衆準備的形而上學。因爲絕大多數人的理性能力其實很有限,無法去學習和理解哲學,所以宗教就是用寓言的方式來封裝一些陳述一些形而上學的問題。
宗教和哲學的目标相同:回答“這個世界爲何存在”“人生的意義是什麽”“痛苦爲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