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教育

中国是没有什么能力搞博雅教育的,因为博雅教育就对于统治阶级比较高的人而言才有实际的意义,它体现于一种无形价值,而只有阶级地位高的人才能充分地利用无形价值。

博雅教育本质上属于贵族和绅士,时间是他们唯一的约束条件。无产者牺牲廉价的时间,购买高价的文凭。绅士牺牲昂贵的时间,只会为了满足真正的兴趣和解决真正的问题。

原始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如果能够存在,只能是阶级地位和个人天资的幸运结合。前者来自祖先的遗德,后者源于上帝的恩惠。无产阶级企图通过教育改变阶级地位,通常的结果反而是降低了教育机构的阶级地位。博雅教育的消亡和学术无产阶级的兴起势必导致前者的没落,本身就是文明由盛转衰的征兆之一。

古典教育的真正价值

经典是通过长时段浓缩的信息沉淀,能够释放出超出任何单一作者的多层次和广视野。 经典必然包含一些个人难以理解的部分,但这也是它超越个人读者层次和视野的重要证据。

教育的目的不是积累或鉴定信息,而是矫正人先天或后天的认知扭曲。因此只有古典教育是真正的教育,它能够使人的比例感比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强的多。

科学教育和实证训练虽然能将对于局部信息积累和甄别的水准大大提高了,整体上却进一步强化了 “近大而远小” 的天然缺陷。 人的认知空间有限,局部信息占据的空间过大,无助于矫正整体认知图景的比例扭曲。正确信息以错误的比例植入扭曲的认知图景,危害大于错误信息散落在比例适当的认知图景当中。

认知图景的扭曲,导致当事人以漫画式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世界,他不知道自己在世界上的真正位置。局部的更大正确会导致整体的更大错误。认知图景是整体性的,如果栋梁设计错误,优质的砖瓦不足以挽救建筑物的坍塌。

文明的经学

诸文明在确定自己的经学以后,也就大致确定了自己发展的限度。经学的梯子所不能触达之处,认知的内在可能性就会穷尽。梯子之间并不平等,有些梯子能够送你到更高的层次。

只有极少数高级文明能够创造自己的经学,大多数人类只能引入他人的创造。

认知图景和文明演化的同构性和相关性极强。华夏世界的每一次衰败,都会直接体现于认知图景的扭曲。 价值虚无主义的胜利,反映了无根游士和无德浪人对共同体的破坏。两种都是逆向淘汰机制的产物,这种机制将春秋时代的礼仪之邦变成了现代的食人乐园。游士掌握了话语权,导致价值准则完全颠倒,这是文明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

虚无主义颂扬的伟大人物,往往都是文明的挥霍者、共同体的毁灭者和汲取者。积累者和保护者反而默默无闻,甚至遭到蓄意的丑化。这些迹象的意义比事件本身更为重大,因为秃鹰不会在活人头上盘旋;老鼠敢于跳上餐桌,因为它们所在的船只岌岌可危。

文明的起源与复活无法再文明体系内部做出解释,然后确实已经存在,例如现代基督教世界取代古典的希腊罗马世界。基督教是新世界的种子,终将化为从参天大树。衰老和死亡可以模拟和遇见,生命和复活只能是纯粹的恩典。保存种子的努力能否成功,不在人力所及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