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结构决定了人的行为

人的行为受到人体结构的限制,即心灵总是要受到肉体的牵制,意志并不是完全自由的。

大脑和其他组织一样,其解剖结构、生理和生化功能会影响人的思考,想要重塑自己的行为,必须用 “身心合一” 的观点去看待人。

例子:科学研究同样表明,脑部的前额叶皮层(位于前额和眼 睛后部)如果受损,将使人藐视社会道德,还能引发暴力行 为。

感知和思维建立在神经连接的基础上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使得我们具有思维的功能, 所以细胞数量并不重要,关键是细胞之间潜在连接的数量起 着关键作用。

大脑是一个化学系统,神经元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进行互动。我们的所思所想以及感知都依赖于化学反应。

进化历史

人类进化约始于 400万-700 万年前,人类“现代”的大脑大约在 15 万-20 万年前初步进化而成。大部分时间,我们的祖先生活在狩猎采集(hunter and  gather)的原始社会。直至 1.3 万年前冰河时代的晚期,这种社会才宣告结束。之后,也就是在 1 万年前左右,农业开始发展。

恐惧这种情感

恐惧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人类进化出这种情感能有助于人类预测危险和避免痛苦。

从长期来看,保持忧患意识,可以让人避免黑天鹅式的灾难。

恐惧提醒我们潜在的损伤,并阻止自我伤害的行为。它帮我们躲避危险和避免未来进一步的伤害。

损失厌恶:研究显示,目睹一场让人痛苦的事 件会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恐惧感,这种恐惧的程度不亚于当事人。

好奇心这种情感

大脑对新鲜事物保持积极回应。未知的事物非常有价值,所以激励我们探索周遭的环境,并为未来而学习。

我们必须充满弹性地应对这个瞬息万变和不可预测的世界。我们常常会用随意的方式来探索世界。比如说,有许多动物在觅食的时候,常常毫无目的地寻找,只有在发现具有价值的刺激物时,才会改变这种无头无脑的方式。然后,它们会专一地进攻。

生活中保持灵活性并了解众多可供选择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价值。这意味着找到新方式应对世界,将较那些训练过度的老模式更为优越。

追求价值和后天的生活经历成为我们一切行为的指引

逃避痛苦是第一位的。人类大脑对痛苦的记忆敏感度要高于任何其他情感,同样对那些导致痛苦的负面刺激物刻骨铭心。

进化使得人类更偏爱于那些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利弊的东西。一旦这些价值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被满足(带来愉悦,或者减少痛苦),这些神经连接就会得到巩固和加强。这些价值将会不断被巩固,因为在人类与环境相处的过程中,它能 带来生存或繁衍的优势。

人脑和计算机的区别

人脑使用模型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计算机是通过逻辑计算。

神经间的连接决定了人 如何思考和行动。基因为我们提供了神经发育的框架,而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并塑造我们的大脑。

追根究底的天性

人类不喜欢未知,所以人类需要总结归纳、组织建构自己关于这个世界的理解,这种能力属于进化过程的某个产物。

  • 把思想和物体进行归类,有助于我们认知、区别和理解,它让生活简单化了。
  • 理解和控制 我们的环境有助于更好地应对未来。
  • 我们要知道事情发生的 过程和原因,才能在未来更好地预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