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标题取自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斯宾诺莎用这个词来形容人类被激情所奴役。

故事概要

  • 第一阶段: 特坎伯雷国王公学,成为牧师阶段;
  • 第二阶段:海德堡学习成长,抛弃宗教信仰阶段;
  • 过渡:与威尔金森小姐相恋,初尝禁果;
  • 第三阶段:特许会计学徒阶段;
  • 第四阶段:巴黎学习绘画阶段;
  • 第五阶段:圣路加医院下属学院学医阶段;
  • 第六阶段:导购员及服装设计师阶段;
  • 第七阶段:获得行医资格,开始成家立业阶段。

主人公菲利普孜孜不倦地追求生活的真谛。他先是经历了信仰的破灭,继而又在非道德主义者克朗肖的引导下抛弃了道德,确立了“为所欲为”的行事准则。然而在这之后,他并没有获得他所料想的自由,反而陷入了更深的虚无危机。最终,菲利普悟到生活的真谛,这就是:生活毫无意义。然而正是这让克朗肖无论如何都无法忍受的致命真理,却令菲利普获得了重生。

对于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的讽刺

如今的菲利普以一种不屑的眼光看待理想主义。他一直以来都对生活充满激情,而他接触到的大部分理想主义却这只是教人胆怯地逃避生活。理想主义者无法忍受人世间的冲撞骚动,所以总是离群索居。他没有力量,只能将这种反抗诋毁为恶俗。每当同伴对他的评价与他的自我评价不符,就诋毁蔑视他们来聊以自慰。

在菲利普看来,理想主义者的典型代表就是像海沃德那样的人,曾经衣冠楚楚、性格散漫,现在又肥又秃,可对自己相貌仅存的亮眼处非常在意,还时不时地精心计划,试图在未知的将来成就大业。可他生活的另一面却是终日的饮酒狂欢、拈花惹草。

毯子中揭露生命的意义

生命没有意义,苍茫宇宙中,地球只是一颗飞速运转的行星。生命发源于此,产生在一片混沌当中。而这只是这颗星球的一段历史。如同生命在此孕育产生,同样地,在其他条件下,也会在此毁灭而终。人类,并不比其他生命形式更重要,也从不是造物主的巅峰杰作,只是在环境变迁下的自然反应罢了。

为何要编制毯子?

编织毯子的人在编织花纹时也许仅仅凭借一种审美的感觉,并不是由于什么“目的”。如果一个人不得不相信自己 的行为是不由自主的。那么他就可以这样看待生活,视生命为编织地毯上的花纹,既无意义,也无用处,只图一乐罢了。

在解开克朗肖留下的谜题后,菲利普摆脱了最后一层枷锁

生命没有意义,人活着没有目的。一个人是否出生在这个世上,是否还活着或已经死去,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事。生命微不足道,死亡更无足轻重。 菲利普欣喜若狂,就像小时候刚刚摆脱对上帝信仰时的感觉一样:似乎人生最后一重加锁已经从他身上卸掉,他第一次感觉到了彻底的自由。 他的卑微成为了他的力量,他忽然觉得自己可以和迫害他许久的残酷命运来场勇敢的对峙。如果生命没有意义,这世间就没有什么残忍可言了。 他做过什么、还没有做什么,都已经无所谓了。失败不重要,成功也一文不值。他是这群占据地球表面很小一部分的人里最微小的一个。

也许活在当下、随性而为方为人生意义

过去,其他的人一直通过语言或文字向他灌输理想的定义,他则紧随其后,未曾有过一次随心所欲。他只做应该做的,从不随性而为。 可现在,他急不可耐地把这些都抛在身后。每个“昨日”都在为“明日”做打算,而“今日”就这样白白付诸东流。

自己的“苦难”并不特殊,受害者心态不可取

他看到,在这世上,最为珍贵是寻常。人人生来便带着瑕疵,或是身体,或是灵魂。他想到自己认识的所有的人(世界可比作一间病房,混乱无序,毫无逻辑可言),排成长长一队,肢体残缺,心灵扭曲;肉体的疾病如心脏绞痛、肺部脓肿,精神的异常如意志匮乏、嗜酒成命。

此刻,他想到这些人,心中升起神圣而深沉的同情。他们是遭到命运玩弄的可怜人儿。他原谅了格里菲斯的背叛,原谅了米尔德里德的铁石心肠。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也是无能为力啊。唯一合理的做法只有接受人心之善,宽容人性之恶。菲利普忽然想起耶稣在临终之际的那句教诲:宽恕他们吧,他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酸甜苦辣皆为上天馈赠

回想曾经那段漫长的朝圣之旅,他竟忽然得以释怀。他坦然接受了自己的残疾,尽管正是因为它,生活才变得如此艰辛。这只瘸腿让他的性格扭曲,可也赋予他内省的能力,让他能因此而自得其乐。倘若他的肢体是健全的,也许就不会对美有如此独到的鉴赏力,不会这样热烈地崇尚艺术和文学,也不会因生命百态而兴致勃勃。在他身上日积月累的讥讽嘲笑让他渐渐筑起心墙,催开了芳香不逝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