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论演变

进化论在达尔文之后还经历了两次革命性变化,用硬核内容的新纲领取代了旧纲领,某些思维方式类似,但是阐述的内容有很大差别。

第一次是孟德尔革命,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把基因概念和孟德尔定律加入了进化论。

第二次革命是汉密尔顿-史密斯革命,威廉·唐纳德·汉密尔顿(William Donald Hamilton)为进化论引入了汉密尔顿法则,该法则通俗的说就是,选择的单位是基因而非个体,即,计算遗传收益的单位是基因传播率,而非个体繁殖率。 约翰·梅纳德·史密斯(John Maynard Smith)也独立获得了这一思想(虽然最初并未显明表达),并且用博弈论重建了进化理论的数学基础,其核心便是“进化策略均衡”(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y)

追随汉密尔顿-史密斯纲领的学者被称为新达尔文主义者(neo-Darwinists),他们以此纲领为基础把革命广泛扩展到动物行为学、人类行为学、社会生物学、认知心理学等多个学科,这场革命带来的冲击波远未平息,它注定要影响这些学科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方向。

自私

自私把基因拟人化了,但是基因实际上是无目的、无意识的,它只是在某种物理法则下想尽可能地复制。

个体可以看成是基因用以复制基因的载体,完成目的之后就可以被抛弃。这种观点颠覆了那种认为演化将带来一个更和谐、稳定、健康的世界的传统信念。我们都希望生活得健康快乐,但是自然选择却一点也不关心我们是否快乐。

ESS

博弈论(Game Theory)中有一个概念,叫做ESS(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中文可以翻译为进化上的稳定策略。

在一个种群中,对于个体来讲,最好的行为策略取决于种群的大多数成员在做什么。其实就是三个字——随大流。一种ESS一旦确立,就会稳定下来。偏离ESS的行为将要受到自然选择的惩罚。

例子:两性相处

雌性两种策略分为羞怯(coy)和放荡(fast); 雄性两种策略分为忠诚(faithful)和薄情(philanderer), 四种策略的行为准则:

  • 羞怯的雌性个体在雄性个体经过长达数周而且代价昂贵的追求阶段之后,才肯与之交配。
  • 放荡的雌性个体毫不迟疑地同任何个体进行交配。
  • 忠诚的雄性个体准备进行长时间的追求,而且交配之后,仍同雌性个体待在一起,并帮助她抚养后代。
  • 薄情的雄性个体,如果雌性个体不立即同其进行交配,很快就会失去耐心,走开并另寻雌性个体;即使交配之后,也不会留下承担起做父亲的责任,而是去另寻新欢。